保監會22日發布《關于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重大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從優化增信安排,提高注冊效率等方面入手,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重大工程。
免增信條件較高
《通知》明確提出,債權投資計劃投資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重大工程,且償債主體具有A A A級長期信用級別的,可免于信用增級。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水利、能源、交通以及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投資規模大,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帶動作用強。
保監會認為,這些項目在論證、立項和審批等階段,相關部門已進行嚴格評估和規范,投資風險可控。適度優化增信安排,可在不增加實質性風險的同時,簡化投資流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有效投資。
接近監管的人士解釋稱:“按照現有監管規定,債權投資計劃免增信條件較高,關鍵指標是要求償債主體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資產不低于300億元、年營業收入不低于500億元,能夠同時滿足這些指標的融資主體比較少,制約了保險資金投資重大項目的力度。”
疏通險資進入實體經濟渠道
通知要求,對投資“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工程的債權投資計劃,建立專門的業務受理及注冊綠色通道,優先辦理,滿足重大工程融資時間緊、效率要求高的需求。
保監會表示,將繼續完善監管政策,進一步疏通保險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環境。
“推進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則意味著對保險行業已經在做的服務國家戰略的資金運用行為的肯定,指明了未來保險投資的主攻方向。”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認為。
前4月注冊規模增7成
保監會相關人士稱,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來源較為穩定的優勢,與重大工程的投資周期匹配,可以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2017年前四個月,保險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速度在繼續提升。今年前四個月,協會共注冊41項債權、股權投資計劃,合計注冊規模1191 .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 2 .78億元,增長73 .02%。這些資金主要投資于交通、能源和棚戶區改造等民生類行業,全面覆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棚戶區改造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
“債權投資計劃的大幅增長與險企資產負債匹配緊密相關,實體經濟為險資提供更為豐富的投資機會。”證券分析師對南都記者表示,現階段,房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以及民間投資萎靡,財政收入的放緩則直接降低了預算內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越發依賴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有望緩解險企資產負債不匹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