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國務院法制辦6月7日邀請農業保險界專家舉行座談,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整理《農業保險條例》征求到的意見,并將做進一步的調研,爭取條例在今年出臺。
消息人士透露,國務院法制辦舉辦座談主要是想了解專家們對于農業保險應該定位于政策性還是商業性的看法,而目前學術界更傾向于認為農業保險是政策性的。
事實上,5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農業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并特別說明農業保險定位為有國家補貼的商業保險,實行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和協同推進的原則。
征求意見稿一經公布,立即引起部分業內人士的強烈反響。有業內人士認為,該條例更重視商業保險公司的利益,忽略了農民互助互保的權利。而保監會法規部負責人撰文回應指出,如果農業保險定位于商業保險,便于監管,更符合我國國情。
“現在征求意見的條例更多地強調商業性,對保險公司的利益考慮得更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農業保險專家庹國柱認為,農業保險還是應該充分考慮“政策性”的含義,明確政府補貼政策、體現保護農民利益的作用和農業保險本身的特點。
據了解,2007年,中央財政開始對農業保險保費進行補貼。截至2011年,中央財政5年來累計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262 .1億元,年均增長45.8%。
然而,近兩年來農業保險行業出現了不少與補貼有關的問題,不少商業保險公司牽涉其中。2010年,保監會發布行政處罰公告稱,陽光農險公司存在提供虛假的營運資金資料以及虛假的農業保險理賠資料和退還保費資料等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