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保監會下發《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宣布叫停保單存續期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新規出臺。渤海人壽4月份保費增長不再延續一季度的強勁勢頭。
日前,該公司就此作出回應稱:保監會從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角度發布實施了這項重要新規,渤海人壽全力響應監管政策,正在積極進行業務類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同時,該公司目前正在加快實施第二輪增資步伐,預計年內資本金規模將達到200億元,這將為渤海人壽的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本金基礎,并保證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獲得健康發展。
據了解,渤海人壽注冊在天津自貿區,2015年是該公司成立后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當年度注冊資本金由8億元一次性躍升至58億元,資產總額超過96億元,所有者權益達59.94億元;當年度保費規模逾33億元,打破行業7-8年的傳統盈利周期定律成功實現盈利,凈利潤達到8094.25萬元,創造了國內壽險公司盈利周期最短紀錄。2016年一季度,渤海人壽總體規模保費達成超過171.29億元,其中原保費收入57.4億,兩項不同口徑計量下的保費增速在國內75家人身險公司中均位列前茅。
伴隨3月份保監會關于中短存續期產品的新政實施,以中短期產品為主力的眾多中小型新興保險公司普遍出現業務環比顯著下滑現象。為應對新規,一部分險企正在努力通過業務、產品結構調整和擴充資本金規模來確保公司未來一個階段保費的可持續化增長。渤海人壽就如何應對新政作出表態:在目前收益下行且出現資產荒的大背景下,保險行業仍然存在一定的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同時對現金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出于行業風險管控考慮,宣布叫停保單存續期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規避了利差損風險,是有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的。渤海人壽也隨即開展了一系列產品和業務結構調整舉措。據悉,該公司在開展中短存續期業務的同時,還將大力拓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實現財富管理和風險保障兼顧、長短期產品合理搭配的業務結構,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渤海人壽同時稱,公司將繼續兼顧風險、速度、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繼續加快業務發展的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償付能力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和現金流風險管控,以保障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保護客戶利益。
據了解,渤海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始終保持在500%以上,遠遠超過保監會規定的償付能力充足Π類公司標準及行業平均水平。而伴隨著償二代政策的實施,保險企業的償付能力管理面臨更高要求。據此,為有效控制經營風險,支持和保障未來業務持續發展,渤海人壽自2015年即已開始逐步推進增資工作。其中,首期增資已于2015年10月獲批,第二期增資工作也于2016年初即已啟動,年內有望增資至200億元,屆時資本金實力在行業內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