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壽險公司陸續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2016年非保險子公司的相關數據。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目前已有前海人壽、中國平安、泰康人壽、中國太保、合眾人壽等險企披露了該項數據。引人注意的是,這5家險企控股的房地產子公司達到65家。
具體來看,前海人壽控股與聯營的房企合計達38家,其中控股34家;中國平安控股16家;合眾人壽控股6家;泰康人壽控股5家;中國太??毓?家。
從這5家險企的投資性房產來看,中國平安的投資性房地產為423.96億元,同比增長54%;中國太保為86.57億元,同比增長36.5%;合眾人壽為99.7億元,同比增長6.4%;泰康人壽為51.43億元,增長-10%。而前海人壽2016年的投資性房地產為416.5億元,較2015年增加313.61億元,同比增長300%。
5家險企控股65家房企
據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以及保險公司年報梳理顯示,前海人壽、中國平安、泰康人壽、中國太保、合眾人壽5家險企合計控股業務性質涉及“房地產”或“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子公司合計達到65家。其中前海人壽最多,達34家。
中國平安控股的房企的數量位列第二,業務性質為房地產“投資、經紀、開發”的子公司共有16家,包括深圳平安商用置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平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平安好房(上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沈陽盛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雙融匯投資有限公司、成都平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等。
一些險企之所以密集設立房地產子公司,與當下監管政策密不可分。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與《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的規定,保險公司不得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不得投資開發或者銷售商業住宅。
險企不能直接經營房地產相關業務,但可以作為投資者介入房地產,比如通過股權投資、舉牌、購置物業、關聯交易等方式,作為金融資本介入房地產領域。因此,險企不僅在二級市場頻頻舉牌房企,還通過控股、參股、聯營、合營的方式間接進入房地產開發。
前海人壽控股與聯營房企共38家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房地產子公司最多的險企要數前海人壽,其對地產領域的投資也頗具代表性,前海人壽去年的投資性房地產亦出現快速增長。
前海人壽近期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業務性質為“”房地產“或”房地產開發的子公司一共34家,包括惠州寶能泰豐置業有限公司、韶關德豐源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幸福之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市前海置業有限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人壽控股子公司共有38家,除了34家房地產子公司外,其他4家子公司分別為前海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前海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前海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廣州市樂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前海人壽聯營的8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的業務性質分別為建材、電力、食品制造、互聯網,而另外4家的業務性質也為房地產開發或房地產。除萬科之外,前海人壽對其他3家聯營房地產公司的持股比例均超過40%。
事實上,不少險企控股的房地產子公司多為項目公司,前海人壽旗下的房地產子公司也多為項目公司。例如,前海人壽的子公司西安市前海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項目為前海人壽金融中心項目。資料顯示,該項目的主體結構工程已經封頂。
再如,前海人壽的子公司惠州寶能泰豐置業有限公司的開發項目為惠州羅浮山健康生態城項目。資料顯示,該項目一期商業街部分已經投入使用;二期健康度假中心、SOHO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部分投入使用。
前海人壽近期披露的非保險子公司報告顯示,在對子公司的管理層級方面,前海人壽根據對不動產投資項目管理的定位、實際情況,并結合項目公司管控模式特點,管理層級分前海人壽總部及項目公司兩個層級,總部管理層級包括資產管理中心與投后管理部。
此外,去年前海人壽與非保險子公司發生的內部關聯交易金額累計為92.46億元,包括為項目建設及子公司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等。比如2016年為杭州新天地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建設及子公司發展提供資金56.46億元。
前海人壽的投資性房地產也出現快速增長,2013年至2016年,前海人壽的投資性房地產的資產分別為12.76億元、25.53億元、102.89億元及416.5億元。前海人壽2016年的投資性房地產增長313.61億元,出現同比3倍以上的增長,而其2016年的保險業務收入為220.45億元。尤為令人關注的是,投資性房地產的項目主要分為“房屋、建筑物”、“在建工程”兩項,其中在建工程占了近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