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監局表示,《上海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是根據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精神并結合上海的實際情況編制,主要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上海保險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未來五年上海保險業發展的行動綱領。
“十二五”期間,上海正式向國際保險中心邁進,為“十三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末,在滬保險總公司55家,位居全國第二;在滬保險中介法人機構數量從2010年末208家增至2015年末215家;11家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匯聚上海。上海保險業保費收入從2010年的69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125億元,年均增長率10.09%,保險深度和密度分別為4.5%和4658.55元, 在全國名列前茅。
對外開放取得突破,國際化程度明顯提高。截至2015年末,上海共有外資保險法人公司28家,數量位居全國之首;2015年船舶險和貨運險合計保費收入38.34億元,占全國船貨險保費收入的26.76%,超過香港和新加坡船貨險在岸保費收入之和;離岸保險加速發展,2015年保費收入40.23億元,占全國總數的26.07%。
此外,在監管創新、服務能力提升、發展環境改善等方面都取得積極成效。比如,監管創新上,上海保監局配合市政府制定出臺保險業“新國十條”《上海實施意見》,推動出臺保險業支持上海自貿區發展的“八項意見”和“三項舉措”,參與制定自貿區“金改40條”,在全國率先實施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率先推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股權信息監管改革,率先實施自貿區保險機構和高管備案管理改革。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上海保險業發展良好,2016年底,上海保險深度5.57%,比上年提高1.07個百分點,保險密度6319元/人,比2015年增加1660元/人。
根據剛剛發布的上海保險業“十三五”規劃,上海將以上海國際保險中心為總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和風險防范不動搖,構建“123456”發展體系:
一個核心目標:就是要建成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體系,構建國際領先、輻射全國、繁榮高效、功能齊全的保險市場,提升再保險、航運保險、保險資金運用等領域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發展成為國際保險中心。
兩輪驅動:一手抓改革創新,一手抓風險防范。加強風險防范增加發展的穩定性、持續性和科學性,加大改革創新優化發展的動力、結構和質量。
三極聯動:始終將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與國家戰略、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保險強國戰略實施聯動發展。
四大突破:一是深入貫徹落實“新國十條”,拓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二是引領改革開放潮流方向,開創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新境界;三是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力;四是契合市場深刻變革態勢,探索保險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新路徑。
五大理念:堅持不懈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瞄準倫敦、新加坡等國際著名金融城市,加快提升上海保險業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六大體系:就是要基本形成多元化的保險機構體系、多層次的保險市場體系、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保險創新體系、納入上海經濟社會整體工作布局的現代保險服務體系、符合國際慣例的保險制度環境體系和科學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從六個方面著手推動規劃落地。
一是改革開放,建設上海國際保險中心。聯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自貿試驗區新一輪保險開放創新,著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和全球發展戰略,重點推進國際保險中心制度創新和保險機構、要素市場體系建設,重點深化航運保險、再保險和保險資金運用三大支撐,形成保險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新優勢,提升在全球保險市場的定價權、話語權。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和全球保單分入業務,推動巨災保險證券化試點,推動由以上海保交所為載體的場內交易市場和各市場主體參與的公司間市場共同構成的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建設。
二是創新驅動,助推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創新保險機制模式、產品服務和技術手段,激發保險業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發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穩步擴大“保價格”、“保收入”農業保險試點,支持保險參與“互聯網+”行動。
三是拓展服務,構筑民生保障支撐。積極應對上海深度老齡化,提供優質高效的商業健康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推動大病保險從理賠型向管理型轉變,開展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開展與長期護理保險匹配的商業保險業務,探索建立養老地產示范園區。
四是發揮功用,服務超大城市治理創新。發揮保險社會管理功能作用,有效輔助政府職能轉變,為智慧城市建設配備保險工具和技術,推動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探索建立與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銜接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在涉及公眾利益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醫療意外、校園安全領域,探索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支持開展電梯綜合責任保險、醫師執業保險、實習安全保險等試點。
五是加強監管,筑牢風險防范底線。依法履行保險監管職責,加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建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營造規范經營環境,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著力建設現代監管體系,形成市場主體、協會組織、社會公眾、監管機構“四位一體”風險防控機制。緊盯重大風險嚴防不懈,構建案件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和欺詐風險防范聯動機制。
六是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依法合規、誠信立業,集聚各類保險人才,建設一流保險基礎設施,營造向上輿論氛圍,為保險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和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創造環境條件。支持保險信用信息與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互通與聯動合作,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人口健康數據應用業務平臺建設,推動上海市養老、醫療信息與人身保險綜合信息平臺數據交換加強上海保險社團組織建設,支持發展保險專業碩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