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償二代”監管體系下,合資險企的日子也不輕松。
近日,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對各保險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進行了梳理和統計,制作出《中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白皮書·2017》。
納入統計的壽險公司有67家。其中,中韓人壽2016年四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18.21%,分別排名第59和第56。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數字均較三季度末下滑96.28個百分點,下滑幅度在業內偏高。
在監管及行業轉型期,中韓人壽迎來首次股東變更,不過至少從目前看來,新股東對其持看好態度,給出了231.07%的溢價率。
償付能力大幅下滑
過往償付能力尚屬不錯的中韓人壽,去年四季度出現大幅下滑,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18.21%,勉強達到監管要求,在67家壽險公司中排名倒數第9。 最耗費償付能力充足率的險種就是萬能險,從數據看,中韓人壽去年萬能險占比較高,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占規模保費比為46.39%,在業內屬于較高水平。
現金流方面,在眾多外資壽險公司中,中韓人壽雖現金流沒有為負,但2016年第四季度凈現金流僅為1498萬元;較去年三季度下滑了30.5%。對此公司的解釋是,主要因四季度實際保費相較預測有些許提升,退保金相較預測大幅下降所致。
成立于2012年底的中韓人壽目前仍處于投入虧損期,2013年~2015年度的凈利分別虧損5640.78萬元、7355.62萬元、9273.49萬元。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虧損5846萬元。
迎來首次股東變更
中韓人壽正面臨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股東變更。去年11月30日,上市公司浙江東方(27.600, -0.10, -0.36%)發布公告顯示,擬斥資6.73億元收購中韓人壽50%股權。
中韓人壽原股東是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國貿”)和韓華生(微博)命保險株式會社(原大韓生命保險株式會社),浙江國貿是浙江省政府投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韓華生命則是韓國韓華集團的成員。和其他合資險企類似,中外股東各自持有中韓人壽50%股權。
根據萬邦資產出具的報告,截至2016年5月31日的評估基準日,中韓人壽資產賬面值為10.76億元,負債賬面值8.73億元,所有者權益賬面值為2.03億元。而中韓人壽在評估基準日的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6.73億元,較賬面值增值4.70億元,增值率為231.07%。
從中透露出浙江東方看好中韓人壽的信息,公開信息顯示,浙江東方在收購中韓人壽的同時,同步還進行了對大地期貨、浙金信托的股權收購,與中韓人壽相比,大地期貨、浙金信托的股東權益增值率稍顯遜色,大地期貨增值率為35.4%,浙金信托增值率為36.99%。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中外資股東的磨合問題表示擔憂。
中韓人壽董事長夏曉曙曾表示,股東雙方存在一定分歧,比如盈利時間,韓方希望10至12年實現盈利,中方的底線則是8年。最終協商的結果是規劃從2013年起的8年內實現盈利,也就是2021年前實現盈利。
這點在此次浙江東方的收購中也有體現,公告稱,第一大股東浙江國貿同時承諾中韓人壽將于2021年產生盈利,即中韓人壽2021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利潤為正;若2021年未能產生盈利,則浙江國貿對差額部分按照持股比例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直至中韓人壽盈利為止。
在產品策略上雙方也有分歧,中方股東希望上馬電銷和網銷,而韓方則認為電銷、網銷在目前階段不利于培養自己的隊伍,會沖擊傳統渠道,堅持在頭兩年專注更為傳統的代理人、銀保和團險渠道,新渠道待后一階段再上馬。不過,從中韓人壽官網可以看到,自2014年起,其已經開始運營多渠道網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