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第二屆長三角金融科技高層對話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對于嚴監管下的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做出如上展望。
黃益平指出,未來,數字技術只是為金融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互聯網公司做金融和金融公司利用互聯網技術這兩者的傾向會不斷趨同、融合。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各自會擁有自己的相對優勢。
同時,黃益平表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技術是有用的,但技術多大程度上可以讓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取決于監管和技術兩個方面。首先,技術就是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計算、分析的問題。對大多數金融公司來說,核心就是風控和獲客。第二是監管的問題。監管太松容易引發風險爆發,可能把這個行業摧毀;監管過嚴就會把很多潛在發展機會消滅掉。
眾多數據和觀察發現,中國的金融科技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黃益平認為,其中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中國市場空白大,居民普惠金融需求特別高;二是監管態度相對比較寬容,客觀上提供了很寬松的市場環境。當然現在監管政策發生變化,市場和行業也有些不確定性。
不過,互聯網金融因為其本身的特點風險比較多,傳導也比較快,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也對傳統的金融監管有了挑戰。目前問題互聯網金融平臺數量仍然不少,據黃益平透露,到2017年6月,累積出現問題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比例為64%。
黃益平認為,互聯網金融首先會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對貨幣的度量和貨幣政策的傳導引發一系列新變化。其次,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技術,而大數據分析的長尾效應,可能導致一家平臺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從而帶來壟斷的問題。監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大數據分析可以真正應用到金融交易當中,幫助我們解決金融問題,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會不會加劇市場上的羊群效應?
在分業監管的框架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混業經營,而且有一些已經是重要機構,如何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防范風險,尤其是防范系統性風險等問題,都是值得探索的。(原標題:黃益平:互聯網金融將進入整頓、調整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