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歷第一輪現場檢查的杭州多家平臺提交了整改報告,監管部門已完成對某平臺的第二輪現場檢查。據悉,有平臺在介紹中注明“金融辦備案”、“合規項目備案”等字眼,律師稱該舉有誤導宣傳之嫌。
網貸之家發現,杭州兩平臺分別在平臺介紹中,表示“已經順利完成所在轄區金融辦備案預登記”、“完成了所有合規項目備案”。兩平臺高管對此均表示,此“備案”與經省金融辦審核并登記的備案是不同的概念,預登記也沒有官方定義,并表示將修改用詞。
對于上述宣傳行為,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文婷表示,存在誤導宣傳的嫌疑。目前,全國暫無一家平臺完成備案。
近日,浙江杭州當地多家平臺高管向網貸之家表示,杭州當地多家平臺于近期提交了整改報告;同時,監管層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整改行動,有平臺方向網貸之家反映,8月,區金融辦聯合多部門對其完成了實地考察。
據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此次新一輪監管動作是當地監管層的第二輪現場考察,據了解,前一輪的現場檢查行動后,經檢查的平臺收到了整改通知,并相繼提交了整改報告。
現場檢查,為浙江地區網貸平臺整改的前置步驟,據了解,參與現場檢查的部門有:區金融辦、社區政府、經偵、工商,以及獨立的律所、審計事務所等機構。
按照流程,金融辦先行現場檢查,會根據檢查結果向平臺出具整改意見,平臺則將根據整改意見提交整改報告,整改意見、報告涉及的內容及要求大致包括:不合規業務、整改時限、整改措施、信息披露等,當然,也涉及了存量的規模控制和“雙降”,即違規業務必須壓降、業務規模不再增加。
此前有行業人士表示,《浙江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征求意見稿)》可能在8月底公開,但時間已至9月中旬,該文件仍未公開。
據接近監管層人士最新透露,文件未公開的原因在于“銀行資金存管屬地化”存在爭議,即要不要嚴格屬地化。關于資金存管屬地化,有幾種不同的爭論。
一是前后切分,已存管的按照現行系統的標準,沒存管的按照新規。另外,時間上緩沖,存管不符合規定的給予一定時間段的調整期。甚至有高管表示,希望監管層從技術上解決存管屬地化問題。
愛財集團董事長錢志龍近日在中國FinTech大會上向網貸之家表示,“杭州當地的監管層,在全國范圍內是監管水平很高的省份。今天的監管措施是采用的實質監管,實際上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業務實質。”
杭州一位金融部門的領導也表示,“根據之前的版本內容,浙江的政策整體沒有像某些地方一樣嚴格,當地的監管條例也沒有專門明確銀行存管、債權轉讓的要求。政策體現了浙江杭州開放包容的態度。”(原標題:金融辦備案又被玩壞!有P2P平臺涉嫌誤導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