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萬艾可類似,凈值標可以顯著提高平臺交易量。以業界老大哥紅嶺為例,截至8月9日,待收規模為176.6億元,其中超過40%為凈值借款,考慮到一些投資人通過凈值標融資后又投紅嶺官標,凈值借款對整個待收的貢獻遠超40%,周世平也說,紅嶺的凈值標為交易活躍度做出過突出貢獻。
凈值標切實地搞大了交易量而非虛增了交易量,因為數字與真實交易一一對應,提高增長率的手段與統計局擅長的那一套有本質區別。即便如此,懷疑凈值標導致平臺虛胖的人仍不在少數。
1、互金協會否定了凈值標嗎?
在投資人因為債轉業務可能被禁而惶恐不安的時候,廣東互金協會一紙規范債轉業務征求意見稿穩住了廣大投資人的情緒,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過度熱情的炭火燙到了投資人的手,明明是一份規范債轉業務的文件,劍鋒指向的卻是凈值標,文件不準平臺用出借人所持債權為抵押,為平臺出借人提供信用貸款。
咬文嚼字地看,該條款禁止的不是凈值標而是官草,因為它禁止的是平臺向出借人提供貸款,而多數凈值標交易的出借方都是普通投資人,不是平臺。如果把禁止向出借人提供貸款理解為禁止平臺向出借人提供信用貸款信息服務,才可認為是禁止凈值標。所以該條款究竟是什么意思還需要互金協會做出進一步解釋。
如果廣東互金協會真的打算干掉凈值標,其發布的規范文件有多大效力?
就法律地位來說,互金協會只能算是社會團體,其文件效力只限于該團體的內部成員,這與我司可以要求自己員工穿白襯衫卻不能要求其他公司員工穿白襯衫的道理是一樣的,理論上互金協會禁止凈值標的效力范圍只限于其幾十家會員單位,而實際上卻可以規限廣東省(深圳除外)所有的互金平臺,這是因為我國的行業協會雖無官方名分,卻具備了官方的影響力,準官方的意味明顯,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在制定政策或具體執行時都會以行業協會的文件作為參考,甚至是直接要求屬地內的平臺(包括非會員單位)按照互金協會的意思辦。
更進一步,如果政府部門依照互金協會的文件制定地方標準,禁止凈值標就會成為地方法規,對所有平臺都會產生理論上的約束力,可以說是填補“國內空白”級別的立法成果,因為現行法規并無禁止凈值標的表述,當前的凈值標處在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地位,但請噴子們注意,即便地方政府真的把禁止凈值標上升為法規,也不算抵觸上位法,除非上位法中白紙黑字寫著發布凈值標是投資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
2、凈值標會增加平臺運營風險嗎?
從原始標到凈值標經歷一個信用增級、利率下降的過程,從總量看,凈值標業務不會增大平臺的運營風險。
凈值標系統的實質是黃牛買長賣短以套利,同時滿足許多投資人對短期標的需求。原始標期限比較長,但廣大投資人多秉承著期限越短越好、利率越高越好的樸素真理,不愿意投長期標,但黃牛愿意,因為長期標雖然期限長,可回報率也高啊,循環發布短期低息凈值標融資來投長期標,利潤可觀。相當于把原始標的利息分而食之,如下圖:
牛并沒有創造標,而是融到了草的接力資金,挖掘了短期投資者的需求,為饑渴的資產端提供了豐沛的資金,從而交易量才得以增長,最終的還款來源還是官標回款。不同于早期的凈值標,現在的凈值標借款人在提現上有諸多掣肘,尤其是提現后其凈資產不能低于某一額度,套現跑路已不可能,凈值標杠桿工具的作用明顯,它不會增加平臺的運營風險,風險控制體系和內部管理水平才是決定平臺穩定性的核心指標。
一些投資人對凈值標的畏懼可能是受到股市配資的影響,雖然在產品結構上與凈值標類似,但風險卻截然不同,股票是浮動收益產品,而且每日波動劇烈,網貸官標則是固定(固定二字違反廣告法了???)收益類產品,杠桿質量高得多,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凈值標無疑是會產生杠桿的,但這個杠桿不同于“去杠桿”語境中的杠桿,去杠桿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的債務負擔,通過減少土地供給、調整企業之間的利潤分配來降低整體債務負擔,以佛山為例,去年一年商住地供應環比減少28%,房價就開始起飛了,房地產去庫存,資金回籠速度加快,企業杠桿也就下來了。凈值標的杠桿建立在待收現金流基礎之上,而且投資者多為個人,說到底也只是投資工具,并未擠占實體經濟資源來,反而促進了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不會導致脫實向虛。
(原標題:凈值標真的會增加平臺運營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