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浙江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浙江備案管理細則》”)討論稿已基本形成,近期或將出臺。
當地一位監管層領導近日表示,目前浙江省P2P的監管辦法已經形成了討論稿,內部正在征求意見,進行內部修改完善與專家論證。原本定于9月份出臺,但目前來看具體時間尚不明朗。而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則向網貸之家表示,《浙江備案管理細則》可能在8月底會公開。【網貸之家】
余額寶賬戶上限形同虛設 系統漏洞還是留了一手?
昨日是余額寶個人交易賬戶持有額度上限從25萬元下調為10萬元的第一天。 但證券時報記者發現,這一額度限制實際上是形同虛設的。目前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以繞開余額寶的額度限制:第一種方法是在螞蟻財富中購買貨幣基金等其他產品,付款方式選擇用銀行卡支付,產品贖回后該筆資金將自動退回到余額寶,不管當時余額寶賬戶資金是否已經達到上限。第二種辦法是,購買貨幣基金等產品后,可以馬上撤銷該筆交易。這種情況下,該筆資金并不會原路返回銀行卡中,而是會被退回到余額寶內。[證券時報]
22張圖透視金融科技發展史
2017中國國際科技金融暨第三屆中國國際互聯網+金融博覽會8月10日-12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舉辦,蘇寧金融研究院在現場設立獨立展區,用22幅展板多方位、全景式展示自身對于金融科技的前沿研究成果及落地實踐經驗。[蘇寧金融研究院]
“大數據”背后:商業機遇or法律禁區?
近日,信息泄露事件頻發,由此引發的數據產權歸屬成為焦點。8月10日,京東旗下“京東微聯”智能家居應用軟件,被指擅自將用戶個人wifi密碼上傳至京東服務器;更早以前,華為新款手機榮耀Magic因收集微信聊天記錄,被騰訊控告侵犯騰訊和用戶數據。隨著“大數據”的崛起,個人隱私與商業應用的邊緣卻日益模糊。數據到底歸于誰?大數據與個人信息又當如何界別?個人信息到底能不能商業化?[新京報]
沖破4000美元引發大咖“泡沫”論戰: 比特幣未來價值要么零,要么天文數字
隨著市場對比特幣的樂觀情緒日益高漲,上周六(8月12日),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4000美元。比特幣交易平臺BitMEX首席執行官亞瑟·海因斯表示,“我建議投資者可以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筆資金應該是在你可接受的損失范圍內。在我看來,比特幣未來的價值要么接近于零,要么將是天文數字。”[每日經濟網]
銀行網點大規模“招聘”智能柜臺 八成非現金業務啟動“無人駕駛模式”
VIP加塞、綜合業務窗口排長龍……過去,儲戶到銀行辦業務排隊是家常便飯,更有儲戶直呼“等不起”。為了提高效率、方便客戶,銀行智能柜臺紛紛上線,但是它的使用率如何?儲戶是否還需再排長隊? 銀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智能柜臺可遷移傳統柜臺約80%個人非現金業務,同樣業務在智能柜臺辦理速度較傳統柜臺提升約70%,其中,流水打印業務效果最為明顯,從原來的20分鐘縮減到2分鐘。[證券日報]
對標螞蟻 微信錢包設保險入口
近日,臺灣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曾表示,富邦金控正與騰訊合作在深圳成立合資公司,由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財險開發或引進其他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在騰訊的微信平臺進行銷售。據稱,目前正在向監管機構申請牌照,有望盡快開業。對此,北京商報記者采訪騰訊相關人士表示,對此不予置評。[北京商報]
信用卡套現機具借電商平臺高調叫賣
一方面,銀行密切注意非標準POS機的大額刷卡現象,另一方面,仍有支付公司違規售賣各種刷卡器,謀取高額手續費。在某電商平臺上,有所謂的收款寶仍在公開售賣,且在宣傳頁面明確可以用于信用卡套現。一位客服向本報記者表示,刷卡器使用非常穩定,到賬可以選擇秒到或者隔天,秒到為每筆交易秒到費率0.63%+3元,隔天費率為0.6%。(原標題:浙江備案或月底出臺 余額寶限額形同虛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