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銀行 / 保險 / 汽車 / 房產 P2P> 外資入股中資行松綁 港資銀行火速起草投資方案

外資入股中資行松綁 港資銀行火速起草投資方案

2017-07-24 22:23? 來源:證券時報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證券時報

  根據銀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修改<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決定》, “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參照關于境外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相關規定”。

  該政策剛一出臺,已有外資銀行火速起草投資方案。一位港資銀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其所在銀行已經著手進行政策研究,并就投資入股中資銀行制定可行性方案。

  此前,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均通過境外母行進行。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外資行股東近年陸續撤出對中資銀行的投資,減持對象也從最初的國有大行,擴大至股份行,現已波及中小銀行。

  外商獨資行獲準入股中資銀行

  一位港資銀行人士認為,此次行政許可修改更多是操作層面的松綁,和外資行自身所面臨的經濟和監管環境變化不形成直接聯系,但總體來看,此次松綁更有利于在內地網點和實力更為雄厚的外資行,以港資銀行為主。

  “我們行已經著手進行政策研究,并就投資入股制定可行性方案?!边@位港資銀行分析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據了解,2006年之前,在華外資行主要以分行形式經營,不具備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體資格。此后部分在華外資行開始轉為以本地法人形式經營,其在中國境內的銀行業投資則均通過境外母行進行。

  去年底,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表示,將放寬外商在銀行、證券、期貨、保險領域的投資限制。消息一傳出,市場上就出現 “外資持股中資行比例上限或將提高” 的解讀。

  據了解,外資股東對提升中資銀行持股比例上限一直抱以期待,這樣外資投資者從戰略、財務上的自主權都會更高,較高的持股比例也使得外資機構的話語權更大,可以使被投資銀行更多遵循外資的運行機制,較多的持股也能帶來外資的投資粘性,不會輕易拋售。

  不過銀監會在2015年6月發布并實施的《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并未把相關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實施辦法仍為:單一外資股東及其關聯方對中資銀行的合計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外資股東及其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投資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持股上限保持不變也好理解,畢竟站在監管的角度,金融安全應該是放到第一位的,尤其是對金融業這個管理風險的行業來說。

  今年3月,銀監會再發布《關于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保證這一政策措施落地,銀監會在日前發布的《決定》中增加了相應的入股條件:參照關于境外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相關規定。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39家外資法人金融機構,以及中德住房儲蓄銀行1家中外合資銀行。其中,后者于2004年2月開業,由建行與歐洲最大的住房儲蓄銀行——德國施威比豪爾住房儲蓄銀行合資組建,總行設于天津。

  中資行外資股東的撤退潮

  持股比例上限限制了外資股東提高話語權的可能,疊加外資股東自身遭遇的經營困境及戰略布局調整等因素,讓不少外資股東在近年選擇撤出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投資:減持對象從最初的國有大行,逐漸擴大至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現已波及中小銀行。

  2004年開始,一批外資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當時羽翼未豐的中資銀行,見證了后者從引資上市到發展壯大的蛻變過程。

  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由于全球經濟未能復蘇,加上監管要求提高,外資銀行流動性進一步告急,不得不回籠資金提升自身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以滿足監管要求。這也致使2008年末到2013年9月,出現5家外資行清倉中資銀行持股——以國有大行為主。

  2015年開始,外資行減持對象變為股份行。包括中信、興業和華夏都出現外資行股東減持或者清倉情況。此外,2016年2月,花旗銀行正式宣布與中國人壽(601628,股吧)達成協議,向后者出售其所持有的廣發銀行20%的股份,宣告退出廣發銀行持股。

  截至目前,12家股份行的前十大股東中,目前僅有渣打銀行持有渤海銀行19.99%股權,以及新加坡大華銀行持有恒豐銀行13.18%股權。

  總體而言,目前外資股東對中資行持股最多的是中小銀行,不過從2016年開始,外資股東的這部分投資也開始撤退。澳新銀行就在今年1月正式宣布出售其持有的上海農商行20%的股權,交易總額逾90億元人民幣。

  一位外資行研究部門人士表示,外資行股東最初購入中資銀行股權,總體是在解決對中國市場熟悉度的問題。目前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另外20%的持股上限限制了外資行股東提高話語權的可能,長期持股積累一定回報后,當中資行盈利前景黯淡時退出無可厚非。

  此外巴塞爾協議Ⅲ對外資行壓力較大,在資本充足率計算方面也不鼓勵其持有較多本國以外的非核心或非控股的資產,加上外資行收縮戰線,專注優勢業務和地區的戰略考量,也會促使外資行做出減持或出售中資銀行股權的決定。

  澳新銀行總裁廖賢志(Shayne Elliott)在6月份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由于監管變化、業務成熟,澳新銀行要將精力和資源聚焦自身業務,因此會繼續出售包括天津銀行在內的少數股權。

  截至目前,國內銀行中的外資股東以外資行銀為主,身份多為銀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