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已經過去,在監管趨緊的背景下,合規依然是網貸行業的熱詞,隨著互金整改走向縱深,網貸行業越來越健康,行業格局越來越清晰,第一陣營平臺加速"跑馬圈地"。
檢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根據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方網站披露了財報的23家平臺數據來看,貸款余額在100億元以上的平臺有11家,其中實現盈利的平臺有8家,占比達72.73%,虧損的僅3家。第一陣營平臺基本都有相對較強的資產端,除了拍拍貸主要從線上獲取借款人之外,陸金所、宜人貸、微貸網、人人貸都有比較強的線下資產端門店布局,而且都是專注小額分散的個人信用類借款、車輛抵押類借款。未來盈利能力更強的平臺還是屬于第一陣營平臺,有少數中小平臺雖也實現了盈利,但由于在資產端方面并無優勢,盈利持續增長能力偏弱,未來盈利前景不容樂觀。
從投資人、借款人來看,因為第一陣營平臺的品牌知名度高、背景實力強、借款資金成本較低等原因,投資人、借款人往第一陣營平臺流動的趨勢也愈發明顯。具體從投資人次看,2017年第二季度A類平臺投資人次為701671人次,環比2017年一季度468546人次,增長49.76%。第二季度B類平臺投資人次為513930人次,環比一季度的689984人次下降25.52%。第二季度C類平臺投資人次為121120人次,環比2017年一季度的130417人次下降7.13%。預計這種流動趨勢在未來還會加劇。另外,從成交量數據來看,2017年二季度成交量排在前20位的平臺成交量為2713.44億元,占到了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的54.5%。
從資本市場對于網貸行業的熱度來看,也能夠感受到互金這個風口已經在慢慢關閉。2017年第二季度,共計19家互金平臺宣布獲得風投,較上季度25家減少了6家,其中網貸平臺10家,比上季度14家網貸平臺減少4家,環比降28.6%。
"我們發現,頭部平臺,特別是那些發展穩健,注重風控,并且合規性程度較高的平臺,已經開始享受行業政策的紅利。"分析師表示,在發展前期,這些平臺沒有一味沖量,壞賬窟窿小,歷史包袱輕。反觀那些中小規模平臺,基本已經失去了向第一陣營突破的機會,整改成本、壞賬窟窿以及外部競爭成為掣肘平臺發展的最大阻力。當然,這其中也包含那些合規性較好的"小而美"平臺,但要想完成逆襲與蛻變也非易事,它們很可能繼續維持現狀或者面臨被收購。
"現在才是發力的最好時機,真正的市場爭奪戰才剛剛打響。"一家以小額信貸業務為主的平臺高管說。
有分析師預計,2017年下半年監管環境依然會趨緊,不排除會有一些更嚴的規定出臺,網貸行業的洗牌會更加殘酷,第一陣營平臺將迎來加速"跑馬圈地"的時間窗口,對中小型平臺而言,會是一個比較煎熬的下半年。(原標題:網貸行業第一陣營逐漸“固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