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經歷了十年前次貸危機的美國民眾,如今聽到“次貸”一詞就感到緊張。但有跡象顯示,美國的汽車市場有可能正迎來一場局部的次貸危機。
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汽車貸款的違約率正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美國金融行業開始擁抱另一種次級債:汽車貸款。而就像2007年一樣,風險正在擴散。
其實,次級汽車貸款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似乎沒有人認為這些貸款將帶來下一次危機。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次級車貸的相關業務爆炸式增長。根據富國銀行的統計,2009年有25億美元的次級汽車債券被銷售,而2016年這一數字為260億美元,高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近年來,美國的汽車行業發展遇阻,而為了提高銷量,不少經銷商開始幫助顧客申請汽車貸款,其中次級信貸的比例不斷增加。2013年,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桑坦德銀行展開合作。從那時起,隨著美國汽車銷量的飆升,兩家公司合作發放了大量的次級汽車貸款。而這些次級車貸的發放十分寬松。在沒有任何人員核實收入或工作經歷的情況下,申請者就能獲得貸款。
瑞銀的研報認為,汽車貸款違約增長并未威脅到金融穩定性,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對于汽車次貸,有從業者認為這頂多算是一根井繩,還遠算不上是條咬人的毒蛇。汽車次貸雖然并不足以像次級房貸那樣搞垮一批“大而不能倒”的銀行,但仍足以讓不少專門從事汽車貸款的機構陷入泥潭,并且讓相關投資者蒙受損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