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P2P理財非常火爆,很多人都喜歡把家里的閑錢拿出來做理財"投資"。然而,常州一伙人卻趁機鉆了空子,表面上看,他們是一家P2P平臺的加盟商。實際上,他們在沒有獲得銀監部門審批的前提下,私設資金池,以高息誘餌吸收公眾存款。截至案發,累計吸收存款2.37億元左右,造成實際損失七千余萬元。7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武進區檢察院獲悉,主要嫌疑人時某等3名女性已被批捕,該案還在進一步調查、審理中。
掛羊頭賣狗肉,"女強人"4年吸儲2.37億
50歲的時某是個典型的女強人,她早年是一家會計事務所的創始人及實際負責人,后又創辦、入股多家公司。早在2012年,時某聯合沈某、張某兩女子涉足P2P理財。
隨后,她們還專門組織人員到一家P2P理財平臺學習,并交納了費用,成了加盟商。按照約定,作為P2P平臺的加盟商,吸收來的理財款都要進入P2P的總資金池,然后進行一對一配對借款。
不過,時某等人"改良"了吸儲和借貸流程。她們一方面向親戚、朋友以及其他社會公眾承諾年利率7.5%-12%的高額回報吸收儲蓄,然后再由公司決定將這筆錢投資給其他企業,賺取利息差價。據了解,通過上述方式,在短短4年內,時某等人共吸收公眾存款2.37億元左右。
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3女子被批捕
表面上看,時某等人做的只是一個普通的理財公司,他們和儲戶之間是一個委托理財關系。但實際上,時某等人經營的公司并不具備相關資質,未獲得銀監部門的審批。
此外,他們在和投資者之間簽訂協議時,打的都是某P2P理財平臺的名義,實際卻自行設置資金池對外借貸。也就是說,他們的經營實際上是違法的。案發后,時某等相關涉案人員被公安機關控制。經調查,這幾年她們吸收巨額公眾存款已造成實際損失七千余萬元。
據了解,由于時某等人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通過媒體等對公眾宣傳等行為已符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典型特征。也正因此,就在不久之前,武進區檢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對時某、沈某、張某三名女性進行批捕。
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調查審理過程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