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來,中國的P2P網貸行業迅速由三四十家增長到三四千家。如此高速的數量增長現象,與行業前期寬松的政策環境,較低的門檻有很大的關系。寬松的政策是把雙刃劍,雖然鼓勵了企業開拓創新,但是也縱容了從業者的魚龍混雜。
在最近的一次行業活動中,有金融專家指出:互聯網金融應該設置軟門檻。響當當對此深表贊同,在響當當看來,P2P不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相反,其隱性門檻并不低。
P2P行業的本質是金融,由于其普惠金融的性質,同時涉及龐大的資金量和出借人群體,影響甚廣。所以P2P網貸平臺肩負著重大責任,其投入平臺建設的資金和團隊的專業性反應了平臺承擔責任的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硬件上,P2P網貸的網站系統建設和安全防護就需要龐大的初期投入和持續的維護費用。一些網站安全性不高的平臺,一旦該系統被攻擊,自身并無招架之力,影響出借人的使用體驗甚至信息、資金安全,還可能引起出借人財產損失。
此外,風控體系的建設、平臺服務的完善也需要資金、人才的充分儲備。只有具備一定實力的平臺才能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維持正常運轉,提供相對完整、良好的用戶體驗。
最后,就當前的中國國情來看,P2P平臺作為信息中介承擔著重要的責任。響當當覺得,最核心的問題是,金融是一個邊際成本很高的行業,當用戶數量提升一個數量級,從硬件到風控、再到服務,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如何讓日益龐大的團隊高效運轉,保持創新力和活力,避免“大公司病”,考驗著管理層的智慧。
響當當堅信,若想做好P2P網貸平臺,不但要保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還應在數據分析、制度建設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強投入。“看似門檻低的P2P網貸行業,實際是運營門檻非常高的行業,所以‘誰都能開平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原標題:響當當:P2P網貸該不該設置門檻?)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