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是時下比較流行的一種理財方式,大多數投資者看重的是P2P的方便快捷和收益高,但是無論什么樣的理財方式,安全其實是最重要的,這就需要有很嚴格的規范來管理這些理財平臺。
在濟南華強國際中心,入駐最多的單位就是金融公司,規模大一些的有宜信、冠群、信和,小點的有易乾、大大……,光一個A座,樓上樓下這樣的公司就不下20家,而P2P業務幾乎是所有公司的主營業務。類似的現象在萬達、魯商廣場、和諧廣場等寫字樓內同樣存在,在行業監管正式落地前,濟南的P2P行業正在經歷高速增長的蜜月期,展現給消費者的是水面上的風和日麗,行業洗牌到來之前,我們不妨一起看看水面以下的暗流涌動,畢竟,退潮時會知道誰在裸泳。
P2P理財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任何市場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而P2P市場也不例外”,作為濟南P2P行業發展的親歷者之一,匯中財富崔經理這樣告訴記者,“對個人理財而言,安全、流通、收益率,安全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確保了安全性,流通和收益率才會有意義,否則一切都是浮云。而對于P2P行業來說,要想立足長遠,健康發展,必須要牢牢把握住信貸和理財兩個端口,把握好信貸端,才能做好風險控制,而風險控制是行業穩健發展的核心。”
盡管行業跑路倒閉時有發生,但整體的上行期和高額的收益讓不少投資者放松了警惕。前不久河南投資擔保公司運作模式暴露之后,一位李姓大爺曾致電本報說,“我的錢就是放在了這樣的公司,但是周期短,只有三個月,而且馬上要到期了,他們公司開業不到半年,裝修也很上檔次,應該不會跑路吧。”上述情況就是在拿百分之百的風險去搏百分之十幾的收益,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僥幸心理是萬萬要不得的。
安不安全看收益
在目前濟南P2P行業中,收益率從6%—18%不等,投資周期越長,收益率越高,風險也越大。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切忌只看收益率。
對于收益率與完全的問題,我們不妨算一筆賬,按月度1.8%的利息計算,用款方承擔的理論年度利息是21.6%,有的公司還會向用款方收取2個點的管理費,再加上1.5%—2%風險抵押金,更有甚者,P2P公司在信用審核過程中,每次外出辦理業務,都是收取用款方200—300元的傭金,如此算下來,用款方的實際用款成本基本就在24%左右徘徊。試想,如果用款方經營純利潤低于24%,那么出現延期的幾率就會大大上升,無論是對投資人還是對P2P公司來說,過高的收益率,必然會積聚較高的行業風險。
規不規范看流程
而中國,P2P行業雖然仍存在著很多不規范的地方,但是一些資質較優的平臺越來越向著規范化的行列看齊,平臺風控能力不斷優化。基于中國個人征信體系遠遠達不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的問題,采取O2O的線下模式,全面了解借貸者信息,加上本金保障計劃的設置,可以說是對投資人資金的雙倍保險。如人人貸、你我貸,有利網在風控上除了對于借貸人前期有一個嚴格的審核過程,紛紛制訂了相關的法則保障平臺投資人的資金安全。至于資金流向透明化,也是考核P2P平臺安全系數的有力標桿,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像你我貸這些平臺在新推出的投資計劃中已經完全做到了資金流向的透明化。
長不長遠看前景
從長遠來看,P2P行業有著充足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一方面,龐大的剛性需求明擺著,市場的利益也顯而易見。另一方面,行業中的領頭企業都在不斷完善,力求在法規出臺后進一步搶占市場。越來越多的市場大佬紛紛低調涉足P2P行業,從深圳五家A股上市公司聯袂創辦“鵬鼎創贏”到剛剛被騰訊巨資入股的58同城與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擬推出P2P平臺,這是不是在暗示著主流市場已經越來越看好P2P的廣闊前景了呢?
在歐美發達國家,P2P行業經歷了與市場的磨合后,已經逐步走向規范化合理化的發展軌道,且向著利好的方向不斷趨于成熟化的運作,人們選擇P2P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大多數人的消費習慣都與信用卡直接掛鉤,選擇P2P能享受更低于銀行的利率。同時,基于歐美發達國家健全的信用體系和prosper、lending club等實力平臺的嚴格的審核程序、資金流向的透明化等優勢下,安全系數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