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中使用數學建模和IT技術來實現對資本市場的刻畫
從國內實務來看,金融工程方向是在2005年前后興起的,應用領域包括資產配置、多因子選股、衍生品定價等眾多領域,可以使用傳統定性研究中使用的基本面財務、宏觀數據來分析,也可以借鑒交易數據,共同納入到數學模型中去做歷史回測和未來推演。
為何今年最大機會在創業板?
2019年創業板等中小盤股將經歷三周期共振向上,打破2015-2018年下降通道的反轉走勢;
第一個周期:2015-2018上一輪外延擴張周期的商譽減值進入尾聲
第一個周期是上一輪外延擴張周期的商譽減值已進入尾聲,具體表現為商譽減值的減少。我們在去年底完成的一份商譽減值預測報告顯示,伴隨2015年并購峰值過去后,并購案例減少及板塊估值逐步回歸,并購承諾業績規模大幅萎縮,對應的業績不達預期壓力也將顯著回落,從而最終傳導至商譽減值規模縮減,2018年將是上一輪創業板商譽減值的最高峰年,這也意味著會計利潤會在2019年開始相應提升;
第二個周期:新一輪并購重組政策周期已在2018年10月重新開啟
第二個周期力量是新一輪并購重組周期開啟,可以看到2018年10-11月創業板有一輪中期反彈幅度20%。其背景是監管層針對再融資審核及限制措施監管放松后導致的市場情緒推升,而其實質效果已有體現,可以看到的一個現象是,10月之后出現了并購重組董事會預案數量的迅速增加,而若一切順利其中70%以上將在1年后走完全部流程并實施資產注入,形成創業板的新外延業績增厚;
第三個周期:政府2019年產業政策促進板塊內生業績回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到“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對比之下2018年產業政策關鍵詞則是“破除無效供給”、“淘汰落后產能”等,顯然2019年政府資金投向將明確轉向。而上次出現類似情況是2013年,當年政府在“智慧城市”等領域大舉投資導致創業板業績出現V型反轉,市場走勢大家也都印象深刻。
上述三個周期在2018年都是不具備的,尤其是第一條商譽減值,2018年甚至還是繼續下行周期中,因此2019年不會簡單重復2018年沖高回落的全年走勢。我們預計2019年創業板綜指有望重回30%+利潤增長,指數也將走出獨立反轉上行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