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0月15日訊:昨天,有人發給理財小編一篇爆款文章《金庸啟示:怎么花錢才有高級感》。
點開一看,才知道是微信大V六神磊磊的新作,只是,這六神君向來是寫一些大俠的事兒,怎么如今也涉足“花錢”這樣的理財領域了呢?
原來,這仍是一篇針砭時弊的文章,作者認為:
“有錢不一定有高級感。有的人明明花了很多錢,甚至是花了冤枉錢,但總給人感覺并不太體面,缺少高級感?!?
而之所以“不高級”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花錢的時候,總是想“證明自己”。
證明什么呢?無非是自己花錢花的比他人更昂貴,更高級,更體面,更聰明,想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身價非同一般。
文中舉例說郭襄(金庸《神雕俠侶》中的人物)請人吃飯,就是圖個高興,而有的人請客埋單卻還要說“呵呵,這個地方比較貴你們可能不來,我常來”,本質上是通過花錢來貶損別人,標榜自己。
那么,怎么花錢才有高級感呢?總結下來,作者給出了三點結論:
第一是不要通過花錢吃飯、買商品、住酒店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二是不要經常暴露自己的價格,老強調自己買的東西很貴;
第三是讓旁人覺得舒適,不要標榜自己,而要有點兒情商。
雖然文章寫的好像是“怎么花錢”,但實際上談的還是一個心理現象。本文我們還想談談理財現象。
//追求高級感,還是韭菜心理//
或許你也經常會對朋友圈里的那些花式秀“高級感”翻白眼。
其實心理學家很早就注意到了這種現象,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鼻祖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生來自卑,因此追求優越感是人類的天性。
So,下次看到這類人,或許你可以在心里丟下一句:哼,這人是有多自卑?
阿德勒還指出,一個人要想獲得優越感有兩種途徑,一是與他人比較,通過“碾壓”別人獲得滿足感;二是與他人合作,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只有后者才能真正獲得人生幸福。
這和前面提到的“讓旁人感到舒適”多么類似。人總要適當合群,否則再“高級”應該也會被當作空氣,項羽說的“錦衣夜行”大概就是這種感受吧?
話說回來,既然是天性,商家也很早就學會了利用這一點。比如說,“輕奢”就是一種大眾負擔得起的所謂奢侈品,巧妙地把人們從對商品本身品質的關注,轉移到了品牌和檔次上,可以說是一種營銷的成功。
但問題在于,當一個人總是在想怎么花錢才能顯得“高級”,似乎是永遠高級不起來,也高興不起來的。
因為在花錢這件事上,他永遠超越不了本能,永遠在被商家營造的某種“成功學”洗腦。有一句格言是這么說的:智者發現價值,愚者接受價格。
//關注事物的本質//
郭襄請客吃飯就真那么“高級”嗎?(畢竟花的也是爸媽的錢)我想金庸先生未必是那個意思。通過這個情節,我們更多了解到的,是這位姑娘的善良、純真和豪邁,這與小說結尾處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舍身取義”(后被楊過救下),在人物性格上形成了完整的呼應。
硬是要扯上花錢方面的“高級”就難免有些牽強了吧?
因為怎么花錢并不僅僅是心理層面的問題,還涉及到一個人的財富觀和智慧。真正高級的,其實并非是一次花錢能給別人帶去什么,而是能讓自己獲得怎樣的體驗,怎樣的幸福。
用社會學家李銀河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絕不在虛頭巴腦的事情上浪費生命”。
同理,把著眼點放在花錢給我們自身帶來的內在價值和體驗之上,而不是外在的評價,就不是對金錢的浪費,才能逐漸發現事物的真實價值,成為一名智者。
此外,即使是花錢吃飯、買商品、住酒店,也可以不僅僅停留在感官的享受上,而是想想背后深層次的機理,有享受者就有生產者,比如是哪些公司提供了這些服務,它們的盈利情況怎樣,有什么新的商機等等。
總之,只要更關注事物的本質,就不會被虛頭巴腦的“高級感”所蒙蔽。具體怎么做呢?理財小編也總結了如下三點。
第1, 花錢買讓自己舒適的東西,而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
第2, 經常關注這些商品的價格,看看能否與給自己帶來的價值相匹配。
第3, 投資自己,將花錢也當做一種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