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1月16日訊:周末重磅消息,中國加入了全球最大的自貿區RCEP,這件事堪比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級火箭。
大家知道,中國經濟的爆發,此前有兩次重要的機遇,第一次是1978年,在安徽鳳陽搞家庭聯產承包,多勞多得,激勵機制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于是生產力解放,從零到一,解決了生產的問題。這是經濟爆發的第一級火箭。
生產搞定了,第二步就是銷售,找市場。近代中國經濟的第二次巨大的機遇,是在2001年加入WTO世貿組織,就是從那一刻,我們完成了第一級火箭到第二級火箭的切換,經濟總量增長了超過10倍。
為什么找市場這件事這么重要呢?這里面有幾個重要的經濟規律。
首先,最重要的是巨大的研發成本,需要大市場才能平攤掉。舉個例子,大家知道今天中國進口量最大的東西不是鐵礦石也不是石油,而是芯片。芯片研發是極為困難的,它幾乎都是以舉國之力的資金投入搞出來的。
試想一下,如果是個小小的經濟體,它撬不動天文數字的級別的資金投入,就算撬動了,但是市場太小,一共就賣出去幾百個,研發成本都打不平。
但假如說,你本身是個巨型經濟體,你就能賣出去足夠多的數量,如果賣出去1億個,那么天文數字的研發成本,平攤到1億,那么單位成本就可以做到很低,如果你又找到了一個全球市場,可以賣出去10億,20億,那么平均成本就可以繼續往下降,更低的成本,就讓你的產品,變得更有競爭力。
所以,現代經濟,表面上是科技競爭,但本質上是市場的競爭,誰的市場大,誰就能賣的多,誰能找到更大的市場,誰就能推的動更強的研發,誰的實力就會更強。這就是為什么,現代經濟競爭,贏家一定是市場大、規模大的超大型經濟體。
于是這就要說到第三級火箭,中國經濟現在從供應鏈的角度、從生產的角度,已經是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依然還是找市場。
過去我們的第二級火箭,WTO的老市場,現在遇到了一些分歧和摩擦,表面上是個逆全球化問題,但問題的本質,是主導WTO的歐美經濟內生的增長力在放緩,你的生產能力放緩,都不生產了,那最后就只能去算小賬,怪貿易逆差多了少了。這背后的本質,是生產能力在放緩,經濟放緩的背后,如果再往下深挖一層,其實是人口不增長了,導致整個經濟的盤子逐漸萎縮。
在經濟發展和投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投資一個經濟體,首先看它是不是人口眾多,是不是人口還在增長。增長,首先是人口的增長,人張一張嘴,民以食為天,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才有生意。
所以,這次的RCEP自貿區,是過去中國推動、東亞為主的東盟自貿區的升級,將來除了中日韓,我們還要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包括印度也都拉到這個朋友圈中來,在這個朋友圈里,有三個30%很好記,人口占全球30%,GDP占全球30%,貿易總額占全球30%,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朋友圈里,是人口數量巨大,而且欣欣向榮,還在繼續增長的大市場。所以,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早就說過,21世紀的機會在哪?就在中國,就在亞洲,他看重的正是這一點。
最后總結一下,在這個中國推動,儒家文化主導的超大型朋友圈里,因為零關稅,普通大眾將來能買到更多又好又便宜的產品,而旅游、通關將來也會更加便捷,雖然疫情對跨境旅游還有困難,但我們相信一切總會過去,讓我們相約來年,相約春暖花開時,那時我們朋友正多,陽光正好!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