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月11日訊:從匯率角度理解“股災式上漲”。
新年第一周,資本市場開門紅,而且是各大指數,同時突破式上漲。
但是在上漲和突破的同時,大量普通公司甚至是下跌的,于是學會一個新詞“股災式上漲”。
其實也不像他們說的那么嚇人,其實就是農歷十五而已。農歷十五有什么特點呢?四個字:月朗星稀。月亮又大又圓,月亮的光芒越來越亮,到最后它幾乎完全蓋住了星光,甚至看不到星星的存在了。
月亮是誰?就是那些規模大實力強的明星公司;而星星呢,是那些規模小、沒名氣、競爭力也不強的小公司。
于是大家說,你看吧,機構們抱團取暖,審美雷同,只愛月亮,不愛星星,最后造成月亮體重超標,泡沫嚴重,這么下去可不行啊!蘇軾怎么說的?高處不勝寒,月有陰晴圓缺啊!
沒錯,市場突破上漲,而分化也確實嚴重,一些好公司估值貴到離譜,確實有價格泡沫的風險。可月亮為什么還是一直維持在農歷十五的狀態?這背后有沒有我們忽略掉的東西?投資比賽的是認知,而認知中最大的陷阱,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下面,我們就講一個有點不同的角度。問一句,大家有多久沒關注人民幣的匯率了?
普通人的記憶中,人民幣匯率還停在7左右,當時外圍環境波動,貿易、關稅、疫情。而現在,新年第一周,人民幣匯率已經破6.5了。人民幣升值不是突然開始的,而是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當時出口數據跳升,中國經濟超預期復蘇確認,而后匯率出現了一輪罕見的單邊上漲。
為什么匯率和投資有關系?因為人民幣就好比外資來中國做客時,進家門時要先換的那雙拖鞋,換了人民幣,才能進家門,才方便在中國投資辦廠;而想在資本市場購物血拼買好公司,最好也先換好人民幣,先沖卡再購物。
所以,匯率升值,甚至單邊升值,一方面說明,換鞋來家的人多,沖卡的人特別多;而另一方面,升值預期,反過來會吸引更多的外資進來。為什么呢?下面就要說最關鍵的點:負利率的世界環境。
從匯率角度理解“股災式上漲”
大家知道,金融市場中,規模最大的投資者,根本不是買公司股票的權益類投資者,而是債券投資者。在平日里,他們大體上能獲得3%左右打平通脹的收益率。
而歐洲和日本,因為老齡化和自己的結構性問題,率先出現了負利率,導致海外的債券投資者的回報越來越低,最后接近于零,甚至為負。
而2020年,為了抗擊百年不遇的黑天鵝疫情事件,美聯儲投放了超過2008年兩倍以上的貨幣量,基本追平了1929年時期的貨幣投放。全球貨幣汪洋大海一樣的資金,這里面主要是配置債券,可是這批海外債券投資者,他們找啊找啊找不到,根本沒有債券能提供滿意的目標回報。
正好在這兩年,2018年后,中國資本市場加大力度對外開放,海外投資者有了渠道可以投資中國公司,他們拿著望遠鏡一看,發現了一片新大陸,中國確實有一些他們沒見過的東西,比如白酒、比如醬油,這種東西從需求的角度,產品不會淘汰、不會過時,因此確定性強。
于是這批海外的債券投資者相互對視一琢磨發現:個別中國好公司的確定性和安全性,是堪比債券級別的,買了債券還可能會破產,而持有好公司,只要它有1%的回報,就跑贏了負利率債券啊!
以上,解釋了為什么分化如此嚴重,估值如此昂貴,但還是有人在買。因為大家幸福的預期和目標不一樣:在貓眼中,魚最快樂,在狗眼中,肉最快樂,在奧特曼眼中,打小怪獸最快樂!在一個出身負利率環境的債券投資者眼中,給他1%,他就已經很快樂了。
所以,對他合適的,對你卻不一定。你心中回報率的預期是多少?如果你也只要1%,那么現在抱團的公司也許不貴,但你能不能做到像他那樣抱牢不放、超長時間持有,只為了這微不足道的1%?
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你演什么角色,你到底在打什么比賽。你是合理的價格買企業、賺成長的錢?還是買比特幣、賭大小、賺博弈的錢?或者是投債券,獲得收益率低但是卻安全穩定的錢?
投資中最大的風險,是你覺得自己在買股票,但其實(因為貴)可能買到的卻是一張“債券”。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