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月5日訊:新年第一天,資本市場迎來開門紅。開年上漲其實并不稀奇,在剛過去的上一個十年里,開年第一天上漲一共出現了6次,所以從統計上,這本身就是個大概率事件。
靶向治療式調控 股市面臨深遠影響
資本市場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兩個重要信號:第一個,銀行和地產出現了明顯調整;第二個,市場整體卻是大幅上升,多個不同的重要指數,交叉驗證,同時出現了突破向上。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非常有趣,銀行和地產為什么調整了呢?因為央行和銀保監會,同時發文進行了非常重磅的樓市調控,這次的舉措是可以寫進里程碑的。
具體調了什么呢?第一個,限制銀行給房地產的貸款占比,大行不能超過40%;第二個,限制個人住房貸款占比,大行不超過32.5%。
這其實就是對房地產的貸款和杠桿進行了剛性的總量控制和額度控制。大家知道,十次危機,九次杠桿,而在歷史上出現過的130多次金融危機中,超過100次和杠桿有關,這些杠桿都去干什么了?基本都是使用杠桿進入了房地產。
為什么杠桿都進房子里了?因為世界各地,大多數普通人的收入都無法直接負擔房價,大家都需要問銀行借貸款買房。大家都很好奇,覺得房價也不便宜啊,怎么還是有人在買啊?其實很簡單,因為一直有廉價和便宜的杠桿啊!
廉價杠桿一條路走到黑,就是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大空頭》里有個經典場景,夜總會上班的妹子零首付搞了五套房,而研究員去實地調研時發現,房子已經空了很久了,而按揭上主人的名字是條狗。
所以,高房價其實并不是收入推動的,真正的核心和命門,就是便宜的、方便而廉價的杠桿。因此,只有把杠桿給摁住了,資產價格泡沫才能解決。所以,這次的調控,絕對是精準調控,靶向治療。
不過說回到資本市場,其實大家對銀行反應過度了,大家覺得銀行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就是房貸業務,現在被限制了,以后沒生意了。
其實銀行真正的價值,它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渠道。銀行的意義絕對不是發發房貸,銀行能接觸到中國最廣大的普通投資者,在上萬億規模的基金投顧市場,銀行將來是大有作為的。普通中國老百姓,最相信銀行,銀行是最安全的,這種認知是牢牢占據普通人心智模式的思想烙印。這種特殊的認知帶來的渠道價值,資本市場還沒有意識到。
那么說回到另一個信號,為什么銀行地產調整,但是整個資本市場卻出現了突破式的大面積上漲了呢?
這里的核心邏輯,也是價值投資的基本理念:資本市場漲跌在長期是企業利潤決定的,如果從全社會資源配置和資金分配的角度來說,調控了去往房地產的貸款比例,就意味著銀行會把額度更多的投放給實體經濟中更多其他行業。
像醫療健康、生物制藥、各行各業的線上數字化,這些行業對社會進步的推動更加直接,他們也需要大量的信貸的支持,如果能拿到更多便宜資金,他們的成本會下降,利潤就會上升;他們能拿到更多資金,就能推動大量的基礎科學、基礎研發,有了投入,才能有產出,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所以大的邏輯上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資本市場看重的正是這一點。總而言之,如果宏觀和外圍各方面平穩,2021年的資本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個案和局部泡沫化的風險大家需要警惕。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