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近來,全球天然氣能源短缺問題再次發酵。
星期二,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發布一份聲明,宣布暫停批準直接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據公眾報道,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已于今年年初竣工,設計年運量為550億立方米,可以滿足歐洲約10%的天然氣需求。
本地時間十一月十六日,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歐市尾盤大漲15.83%至94.400歐元/兆瓦,創下六周新高。
供需缺口大幅加大
當前一輪天然氣能源短缺的誘因是極端天氣頻繁,嚴重阻礙了綠色能源發電,引發了對傳統能源的需求猛增。
2021年2月,北半球出現極寒天氣,導致大規模停電,天然氣基礎設施受損,天然氣產量迅速下降。到了夏天,歐洲持續高溫干旱,居民制冷需求增加,驅動了天然氣發電的需求,天然氣價格出現了“淡季不淡”現象,庫存保持低位。
中信建投(診股)證券分析師28.63+0.03%說,2018、2019年的低氣價是由于2020年新冠病毒嚴重打擊了油氣商的生產積極性。2020年,全球天然氣產量同比下降3%,是近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許多天然氣生產國削減了天然氣資本支出預算。
與此同時,在商品金融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大背景下,歐美央行幾次通過一系列貨幣和財政政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受寬松流動性影響顯著。
今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
研究報告顯示,基期價格指數以2021年4月1日為基期,截止2021年9月末,英國IPE天然氣期貨上漲至485.5,英國大商原油期貨價格也升至124.9。
積極應對天然氣短缺
在新一輪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傳統能源產業資本支出偏低,價格持續走高或成為常態。
近幾年來,我國出現了煤炭供不應求、電力需求猛增等現象。
國發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十六日說,受目前全球天然氣供需形勢緊張,氣價暴漲,今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供需總體偏緊,高峰時段部分地區可能出現供需矛盾。
今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與各地、各相關部門和企業建立的保障供氣日調度機制的作用,扎實做好各項保供工作。
中行研究報告指出,在推進低碳目標的同時,要確保國內能源使用的安全與穩定。第一,逐步推進低碳轉型,確保總體能源安全;第二,建立一個更具智能與韌性的電力供應體系;第三,立足民生,保障能源供給;四是合理引導發用電成本;五是警惕歐美能源價格飆升的溢出效應。
業界認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天然氣作為一種更清潔的能源,將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加快天然氣期貨品種的研究開發與上市,有利于促進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