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成長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商,拼多多只用了3年,而現在已經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IPO募資最多10億美元。
怎么看都是一手好牌,但這只是表面上光鮮亮麗罷了,拼多多帶“病”上市了,就等于把自己放到了鎂光燈下,逼到了死胡同里,問題和隱患完全透明化了。所以,我們可以揣測下,接下來,拼多多身上這三種“病”得趕緊治。
解決品質問題,但引入大品牌恐遭對手“截殺”
當前階段,拼多多低價爆款的模式,造就了很多爆款,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還是“低價和質量差”,而且拼多多的投訴量曾位居行業第一,高達13.12%。
而黃崢想要的錯位競爭是通過低成本定制化商品打入市場,比如同一貨品在保證與一線品牌質量無差的情況下,來壓縮供應鏈降低成本。當然黃崢也承認過拼多多現在對整個商品的管控、對服務的品質都很初級。正在通過升級供應鏈和打擊假貨來提高商品質量。
目前拼多多以水果快消品為主。水果農產品是拼多多中重要的一環,水果農產品售賣的好處在于只要供應鏈優化到位,就不會存在太多的品質問題。
陜西貧困戶種植的青皮核桃
據了解,今年拼多多將重點幫助優秀農貨建立商業品牌,利用平臺規模優勢整合資源,為產地提供分揀、物流、包材一體化解決方案,并聯合第三方共同投資薄弱環節。在今年4月,拼多多在“一起拼農貨”開放日活動上宣布,拼多多今年將投入100億元,深入500個農業產地,扶持1萬名新農人。
可以看出拼多多在錯位競爭上做的努力,但水果類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并不是只需要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還需要一系列優化措施。
上市獲得融資后,拼多多將會進一步加大對于定制化商品的投入,除了這一部分的投入以外,還會進一步提高對平臺假貨的管理投入。
在招股書中,拼多多頁對于這一“低價=假貨多”的矛盾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依據平臺與商戶間協議,當商戶出現出售假貨和延遲發貨或者虛假發貨等行為時,商戶被扣除的消費者賠付金均將被以全平臺可用的代金券形式全額發放給該批次消費者,平臺自身收入與不良商家扣除的消費者賠付金無任何關聯。 ”
解決了商品品質問題以后,拼多多還可能會尋求大品牌的合作。雖然目前拼多多沒有品牌升級的想法,但拼多多不可能一直是“低價”的形象,因為這既影響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影響拼多多自身的口碑。黃崢也提到過低價只是階段性獲取用戶的策略。
那么問題來了,階段性獲取用戶的策略過后,如何提高這3億用戶的粘性又會是下一個問題。
在優化升級了供應鏈和打擊了假貨之后,確實可以提高用戶體驗,但是單一化的產品并不能夠永遠的滿足消費者,因為很多人逛菜市場,不是因為要把所有的菜全買下,而是體驗那種購物挑選的過程。同樣在拼多多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品牌升級是避免不了的,再加上上市的背書,會大大提高拼多多與大品牌的合作幾率,從而達到商品的多元化目的,提高用戶的選擇多樣性。但在品牌升級上拼多多有很大的顧慮。因為如果強行引入大品牌,可能遭到京東和天貓的排他性競爭,所以目前最保險的先是農村包圍城市,從五環外走到五環里。
獲客依賴于“砸錢”,如何走進五環用戶?
其實拼多多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目前,拼多多的大部分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借著緩慢的生活節奏和有強烈熟人社會屬性的特質,所以發展了很多用戶,達到了現在3億的規模。
另外,CNNIC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依舊有著很大市場挖掘潛力。截至2017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09億,農村地區網民線下消費移動支付比例高達47.1%。
拼多多借可以滿足用戶占便宜的感覺,通過“社交+低價”的模式深耕這些地區獲得了大量的用戶。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量已達2.95億,由于買家基礎大且用戶活躍度高,吸引了很多商戶的聚集,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平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
但整體而言,拼多多的獲客和商戶聚集基本上是依賴于大力的營銷費用投入完成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銷售和市場開支的費用為13.45億元,相較于2016年增長近7倍;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投入銷售和市場開支的費用更是達到了12.17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不管怎么說,拼多多在深耕農村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成功,那么如何走進五環用戶群體呢?
如果通過“低價爆款”的模式強行進軍一二線城市肯定是行不通的,這就需要其一直投入的扶貧計劃來進行“錯位競爭”了,通過優化供應鏈,加大投入,將農村偏遠地區的蔬果通過高性價比的模式輸送到一二線城市的餐桌上。而且黃崢也就高性價比人群舉過例子,他說一個人會買一個愛馬仕的包,也會用9.9元買一箱芒果,這與他的消費能力沒有關系。
當然不論是生鮮還是快消品,只要進入一二線城市,都會增加拼多多的競爭投入,以現在拼多多想要的錯位競爭來看,還取決于拼多多在一二線城市輸送“貨找人”的觀念。
僅有故事還不行,“貨找人”能走多遠?
不論是搜狗百科還是招股書里,拼多多強調了自己的社交維度,而目前拼多多只稱得上偽社交,目前拼多多的社交主要依托于微信的合作。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拼多多的3億用戶來自于社交裂變的結果。
不管是黃崢提到過的今日頭條還是Facebook,兩者都有相對完善的社交體,在收入模式上廣告收入也占比很高。
目前看來,拼多多只有在信息流廣告上和兩者相似的,招股書也顯示過,拼多多平臺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傭金。2016年廣告收入0.48億,自營平臺收入4.57億;2017年,廣告收入17.41億,自營零售降為338.5萬,走向開放平臺的高額GMV周期。在線廣告收入已成拼多多最大收入來源。
但如果失去了微信這個社交平臺,拼多多的社交維度會大打折扣,而且在招股書的風險項里上,拼多多還渲染了當前階段對微信的依賴。
我們可以這么認為,拼多多目前只有故事可講,而且黃崢明確表示過不會成為騰訊系,隨著拼多多的發展,與微信合作變數會逐漸增多,很容易出現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如果真到那時候,那么貨找人能夠走多遠?
所以,拼多多上市后,可能選擇建設一個屬于自己的社交體系或者合作開發一個社交體系,用來盤活調動自己已有的3億規模的用戶。
整體上來看,拼多多要著手治療的這三種“病”是相互依存的。拼多多需要想辦法調動起3億規模的用戶來形成裂變獲取用戶的動力,解決社交的“病”;運用深耕已久的農產品進行錯位競爭進入一二線城市,來緩解自身定位帶來的“病痛”;當然,這首先需要解決品質問題那存在已久的“頑疾”。
上一篇:夜間偷偷下崽的攪局者:哈羅單車
下一篇:破發的的小米發展迷思
據InvestorPlace北京時間7月6日報道,阿里巴巴的股價表現一直非常搶眼,在過去兩年間上漲了139%。這一漲幅力壓美國五大科技巨頭,即使是如日中天的亞馬遜也相形見絀。 阿里巴巴股價
在拼多多的招股書中,這家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交出了足夠驚艷的答卷。 拼多多在2017年實現GMV1412億,在2018年一季度實現GMV662億,這已是坐穩了中國第三大 電商 平臺的位子,僅次于阿
在所有人都認為 電商 格局已定的時候,拼多多用新的購物模式,建立起自己的生態帝國。短短三年,用拼團的方式就能匯聚三億多用戶。三年后的今天,它一下子準備上市了。 6月30日
拼多多,一個還沒有被人們定義清楚的電商平臺,要上市了,從成立到 IPO ,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幾乎是一個行業里的奇跡。 北京時間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1 曾經有人問:有了亞馬遜、當當、京東等 電商 后,還有什么必要去書店? 是的,書店曾是受 電商 沖擊最厲害的行業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 ·2002-2012年期間,全國有近5成實體書店
本文“拼多多帶“病”上市,接下來要干這三件事”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