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的招股書中,這家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交出了足夠驚艷的答卷。
拼多多在2017年實現GMV1412億,在2018年一季度實現GMV662億,這已是坐穩了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的位子,僅次于阿里和京東。
據傳聞,現在拼多多正謀求300億美金的估值,體量相當于550億美金的京東的50%-60%。考慮到目前京東單季度可實現3000-4000億的GMV,拼多多的估值不可謂不激進。
對于任何互聯網行業,都有一個通用的分析框架,即“流量獲取-流量留存-流量變現”。
在這個框架下,拼多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流量獲取環節的強大,再輔以電商行業天然的流量變現能力,構建了新興的商業帝國。
但拼多多的薄弱之處,則在于流量留存。
如果要我給拼多多一個關鍵詞,那必然是“低價”。圍繞“低價”,拼多多構建了精妙的商業模式,包括了用戶獲取、信用建立、支付手段、商家獲取等。
拼多多主推的商品價格,遠低于市場價。根據招股書,拼多多2017、2018Q1的客單價分別為32.8、38.9元,而京東客單價則在600左右。
拼多多通過低價商品+社交裂變的模式,極低成本的實現了用戶增長。
在拼團減價、邀請返現等模式的誘惑下,一個又一個的拼多多用戶主動的將拼多多的鏈接分享至微信群,從而將大量社交流量轉化進電商。
招商證券通過招股書計算出,拼多多獲客成本僅11元/人,遠低于阿里與京東。
而低價商品+社交傳播,獲取的恰好是大量“互聯網增量用戶”,也就是說對互聯網使用并不嫻熟,并沒有使用過淘寶、京東的用戶。
這些用戶,偏三四線、偏高齡、女性居多、價格敏感,他們容易被微信里的低價商品鏈接所吸引。
而低價,也一并解決了信任和支付問題,這是阻擾增量用戶進行電商消費的重大障礙。
先說信任。增量用戶對電商具有天然不信任性,但又或多或少知道電商上具備眾多價廉物美的商品,有強烈的學習渴望。而拼多多利用極低價的商品,構建了“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心理,很大程度緩解了增量用戶的信任問題。
再說支付。這個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增量用戶往往并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綁定微信支付。而購買拼多多的低價商品的金額,有大量是來自于微信搶紅包之后的余額。
低價模式,不僅僅獲取了用戶,而且劍走偏鋒的籠絡了大量商家。這恰是阿里和京東曾頗為不屑的市場。
早期的淘寶店運營中,低價爆款商品沖銷量,帶動全店信譽、銷量,從而獲得自然流量,是一種成熟的模式。
但是這種模式,和阿里的廣告變現模式是沖突的。都靠低價獲量了,誰來買廣告呢?
所以低價商品的流量,也就慢慢受到了抑制。直到拼多多的出現,才重新帶動了這個模式,解救了一批商家。
綜上所述,本質上,拼多多能夠在3年之內,坐上第三大電商平臺的寶座,在于嗅到了新的流量紅利,率先在寸土寸金的互聯網行業中圈到一塊自己的地。
然而,流量紅利總有結束期。因為流量紅利一旦涌現,都會被迅速跟進。曾經是洼地的流量成本,也會迅速與收益匹配。
在紅利期高效率的獲取流量之后,能否留存住流量,才是關鍵。在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在紅利中崛起,而在紅利后衰落的公司比比皆是,這些公司的共同特點,無外乎沒有做好流量留存。
隨便舉幾個例子。
2013年的奇虎,憑借“PC安全軟件-瀏覽器-搜索引擎”的模式一口氣拿下15%的PC搜索市場,憑借“PC安全軟件-手機安全軟件”的模式拿下近20%的手機應用商店市場,早早突破了百億美金,在當時被認為是互聯網第四級最有力的競爭者。
然而,PC安全軟件市場上,隨著百度、騰訊相繼發力PC安全管家,奇虎份額開始停滯甚至倒退。
而移動應用商店市場上,隨著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開始注重應用商店,騰訊應用寶借助微信等渠道大肆推廣,奇虎的份額大幅下降。
奇虎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在于,它采用了創新的流量獲取模式,通過PC安全管家低成本獲取了大量流量,但流量獲取模式被競爭對手快速模仿,切安全管家和應用商店的工具屬性過強,不具備高留存能力,尤其在用戶更換手機后,有極大可能性會流失。
同理還有14年的小米,通過社交網絡+電商渠道+定制化操作系統快速增長,但在競爭對手模仿后,經歷了巨大的波折,直到2017才重新反轉。
16年的映客直播,通過映前廣告和社交分享的流量獲取模式快速崛起,被人認為是下一代泛娛樂平臺。但隨著各大互聯網公司進軍移動直播,映客的用戶數開始迅速萎縮。
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中,流量獲取類似于“術”,千奇百怪,經常出奇制勝,但壁壘很淺,往往會被快速模仿。
而流量留存類似于“道”,必須靠日積月累,才能和同行慢慢拉開差距,而一旦拉開,往往便是勝勢。
對于奇虎,“道”在于如何克服產品的工具屬性;對于小米,“道”在于手機的供應鏈管理的硬件技術;對于映客,在于社區的留存和主播的管理。這些都需要長期的研發、摸索、試錯。
那么回到拼多多,在增量人口紅利、微信社交流量紅利被眾人知曉后,我們看到拼多多的流量成本確實出現了顯著的上行。
拼多多在阿里和京東的忽視下,通過低流量成本快速成長,但在被競爭對手重視以后,留存會成為更重要的事情。
而對于流量留存,雖然沒有官方數據披露,但可以推測,并沒有過人之處。
畢竟,拼多多做的流量,是之前的“非電商流量”,拼多多完成了對他們的電商啟蒙。但啟蒙并不是一個好生意。啟蒙之后,是否會留在拼多多,而不是流向品牌更為強大的淘寶?而根據坊間傳聞和部分第三方平臺數據,確實存在大量的用戶從拼多多向淘寶轉移。
其次,電商平臺的留存(或者更專業的說法,叫做復購),是一個非常細致的活兒,涉及到商家管理、投訴管理、物流管理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經驗。
如今的拼多多,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向前一步可以創造歷史,退后一步則會變成歷史。而其中的關鍵點,則在于留住用戶。
而在我眼中,300億美金的估值,則是投資人在十字路口,與拼多多一同進行的豪賭。
下一篇:共享單車正式進入全新時代
在所有人都認為 電商 格局已定的時候,拼多多用新的購物模式,建立起自己的生態帝國。短短三年,用拼團的方式就能匯聚三億多用戶。三年后的今天,它一下子準備上市了。 6月30日
拼多多,一個還沒有被人們定義清楚的電商平臺,要上市了,從成立到 IPO ,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幾乎是一個行業里的奇跡。 北京時間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1 曾經有人問:有了亞馬遜、當當、京東等 電商 后,還有什么必要去書店? 是的,書店曾是受 電商 沖擊最厲害的行業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 ·2002-2012年期間,全國有近5成實體書店
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IPO 大軍中又添一名閃電俠。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的12個月內,拼多多活躍買家數達到2.95億,比2017年年
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IPO申請書,計劃通過IPO交易籌措最多10億美元,這也是在一大批商戶集中在其辦公樓下要求拼多多對“擅自”罰走幾十至上千萬貨款給明確
本文“紅利過后的拼多多走向何方?”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