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個還沒有被人們定義清楚的電商平臺,要上市了,從成立到IPO,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幾乎是一個行業里的奇跡。
北京時間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此招股書將這匹從出生起就爭議不斷的黑馬放在了鎂光燈下。
拼多多,“拼”上市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拼多多移動平臺上的活躍買家數量達2.95億,平臺月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GMV分別為1412億人民幣和662億人民幣,訂單總數分別為43億和17億。
此外,拼多多2018年一季度營收13.85億人民幣,比2017年同期3700萬人民幣的營收增長了37倍。
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智見給你分析一下:
2008年底,此時的淘寶成立5年,GMV不到1000億;2013年底,此時的京東成立9年,GMV為1257億。
意思是,拼多多用2年多的時間,走過了淘寶的5年、京東的10年。
數據來源長根小報
在用戶數量方面,2017年年底拼多多活躍用戶為2.46億,今年一季度增至2.95億。2017年的9月、12月以及今年的3月,環比分別增58%、55.2%和20.47%。
京東活躍用戶為3.018億,阿里為5.52億。拼多多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積累了京東10年才達到的活躍用戶數量,而且超過阿里的一半。
當然,拼多多還遠不及阿里和京東,僅看GMV和用戶增長說明不了本質上的問題。但結合用戶活躍度,總交易額、盈利速度等方面,拼多多不得不引起阿里和京東的警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年來拼多多的營收構成幾乎不定:
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構成有在線營銷和傭金,分別占80%和20%,抽取商品銷售額的傭金比例僅0.6%;
2016年其收入主要來自商品銷售,占比90.4%,傭金貢獻9.6%;
2017年拼多多的收入構成包括在線營銷、傭金和商品銷售三部分,分別占比69.3%、30.5%和0.2%。
拼命上市的背后原因
在電商領域,曾經有過一家快速IPO的企業,便是用時4年的聚美優品。
而拼多多成立三年不到就啟動IPO,將創造新一輪記錄。用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己的說法:拼多多還只是一個三歲的小孩。但依然將這個三歲的小孩推向IPO征途,顯然是對背后的運營模式與商業盈利的不自信。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虧損額居高不下,2017年和2016年凈虧損分別為5.25億元和2.92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凈虧損額就已達2.01億元。
另外,在用戶的質量上,拼多多的用戶也難以與行業里的巨頭阿里、京東相提并論,多是三四線城市的,低消費水平用戶。拼多多平均客單價為38.9元,去年全年的平均客單價為32.8元。
占重頭的產品近乎是1.9元手機殼、2元一斤進口車厘子、3元抹胸、9.9元冰箱洗衣機、11.9元運動鞋、23元三件套等。
在如今高打消費升級的時代里,拼多多仿佛是一個“消費降級”的產物,其背后的成功邏輯類似于快手和今日頭條,低價結合社交模式是帶來直接效果的方式。
然而,也就是這個低價,將拼多多推向了另一個負面爭議。比如低劣產品盛行,假冒產品嚴重。據《中國新聞周刊》對拼多多做過的一定數量的檢測,數據顯示樣品幾乎全部為假貨,整個平臺在2017年度有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
為此甚至帶來數起大型維權事情,這也導致拼多多被大眾稱為“坑多多”、“騙多多”的原因。拼多多在用戶心中的信譽度也是降到低谷,這直接導致的其實是運營模式是否可持續的問題。
來源:拼多多監管規定
上市并不會墜入資本襁褓
拼多多急于上市的另一大原因,當然離不開資本的推動。
從拼多多的融資報告上看,拼多多首輪投資人隊伍里就包括了淘寶創始人孫彤宇、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網易創始人丁磊和順豐創始人王衛。
到B輪融資中,就開始有騰訊、小米和IDG的加入,在隨后的C輪中紅杉中國獨投上億美元,而今年4月份的D輪融資騰訊和紅杉聯合領投30億美元,直接將拼多多估值推高到150億美元。
來源:拼多多招股書
據科技觀察的分析,當前一級市場的融資環境并不好。從大環境層面看,錢荒已經在創投圈蔓延,過去創業公司可以靠投資機構輸血,而今年他們想要獲得融資是難上加難。
為此,今年6月以來,頻繁有公司上市的消息傳出,就連小米、美團這樣的超級獨角獸都不得不食言,不顧市值高低踏上IPO之路。
截至目前,公布招股書的公司已有十幾家,還有一堆在準備中,其中的邏輯是在當下“新一輪上市潮”的影響下,資本凜冬將至,如果不上市,可能會熬不過寒冬。
從拼多多自身層面看,根本抵不過資金實力雄厚的阿里巴巴和京東。隨著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的上線,拼多多的市場份額也一步步被蠶食。
另外,就連其他很多電商平臺也是大大發力,例如廠多多、好衣庫、西柚集、有好東西等,今年以來也均獲得了千萬元以上的融資。
這些直接的問題導致,趕早上市,似乎是拼多多最有利的選擇。
然而,智見也想對拼多多說,赴美上市也不一定就是進了資本襁褓,忽視問題,問題會一直存在。
好比2014年上市的聚美優品,當時聚美優品的發行價為22美元,受假貨低劣貨影響后,一蹶不振,如今股價也只有2.58美元,蒸發了88%,退市風波四起,這無不值得拼多多反思和警惕。
本文“當“拼多多”拼命上市的時候,它在拼什么?”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1 曾經有人問:有了亞馬遜、當當、京東等 電商 后,還有什么必要去書店? 是的,書店曾是受 電商 沖擊最厲害的行業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 ·2002-2012年期間,全國有近5成實體書店
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IPO 大軍中又添一名閃電俠。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的12個月內,拼多多活躍買家數達到2.95億,比2017年年
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IPO申請書,計劃通過IPO交易籌措最多10億美元,這也是在一大批商戶集中在其辦公樓下要求拼多多對“擅自”罰走幾十至上千萬貨款給明確
近日,成立僅三年的 電商 平臺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擬募集最多10億美元。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表示,雖然拼多多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
從傳聞到遞交招股書,拼多多只用了三天時間。從成立到上市,拼多多只用三年。拼多多員工得知公司即將 上市 時,都感到很驚訝。而有些曾經在這個平臺上謀生的商家,在與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