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破發了。
24小時之內,小米就從“偉大時刻”跌入了“至暗時刻”。
小米(XI)的發行價是17港元/股,但是在開市前的集合競價階段就已經下挫1.8%。到大開“閘門”之后,小米的股價直接重挫6%,跌至15.98港元。
圖片來源:e投睿eToro,數據截止于2018年7月9日
即使是在前一天還號召員工“一起見證偉大時刻!”的小米CEO雷軍也無奈地表示,“最近大勢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價格是最重要的……這次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沒有錯,“大勢不好”。從創立小米的那一天起,“順勢而為”就被雷軍掛在嘴邊。多年之后,想要在人設上也年輕一把的雷軍把這個四字成語演繹為一頭在風口起飛的“豬”——
“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
但現在,許多人都知道,“風停了”。誠如馬云當年嗆聲雷軍的,“風停了,豬會摔得更慘。”
如此看來,小米的破發完全沒有讓許多自詡為“預言家”的人們失望,甚至他們認為這只是小米跌落神壇的第一步。
披著互聯網外衣的手機銷售商
在雷軍心中,小米絕不是一家單純賣手機的公司,而是提供互聯網服務的企業。具體而言,他希望小米能夠成為微軟、谷歌以及亞馬遜,再不濟也得是阿里巴巴,為中國企業提供云端、大數據、物聯網等一系列互聯網服務。
但是,中國證監會對此并不買賬。在小米遞交CDR招股書后的第3天,證監會對小米提出了“追命84問”,直指小米涉嫌“掛羊頭,賣狗肉”——
“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主要產品、業務實質、收入占比、利潤來源等,說明公司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準確。”
小米是在6月14日收到的證監會“84個問題”。但是在5天后,小米并沒有直面回答證監會所提到的問題,而是突然宣布推遲CDR上市。
證監會的質疑時有的放矢,有理有據的。在報告期內,即2015年至207年內,小米互聯網服務占營業收入比分別為4.8%、9.6%和8.6%,主要來自于廣告推廣和移動游戲業務。而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別為80.40%、71.26%和70.28%。
圖片來源:智東西
在過去三年里,小米的互聯網業務都沒有超過總營收10%,而手機業務則持續70%以上。
你告訴我,你的定位不是賣手機的?
這樣一層“不買賬”不僅體現在證監會這兒,就連小米找來的承銷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不是很贊同小米的定位。
在評估公司市值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公式:市盈率=公司市值/公司利潤。這說明,在利潤不變的時候,市盈率越高,公司的估值就越高。
這年頭什么行業市盈率偏高呢?當然就是“互聯網”三個字。相比較而言,手機、硬件的市盈率就偏低。比如阿里的市盈率約為55,蘋果的則僅為19。所以,定位為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則可以有更高的估值。
看穿這一點的大摩與高盛將小米的IPO發行價三度下壓,最后壓至18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小米的估值從原本的1000億美元慘遭“腰斬”至538億美元。即使是在“腰斬”的情況之下,小米的股票在暗盤也繼續承壓,被各大機構做空。
圖片來源:智東西
但其實,我們也要為雷軍講一句公道話。小米在IPO時并不是處心積慮來“掛羊頭,賣狗肉”的,而是有著自己的數據支撐。那就是,在近3年來,小米的互聯網業務與手機業務在賺錢能力方面其實不相上下。兩者的毛利率絕對是可以打個平手。
簡而言之,雷軍希望告訴小米投資者的是:看未來!看未來!看未來!
雷軍的鐵人三項系于手機一身
好,既然“雷布斯”想要讓我們看未來,我們就來展望一下小米。
小米想要將自己打造成互聯網企業,可是這已是一片“紅海”——百度、阿里、騰訊的三寡頭(BAT)格局已然形成,京東、美團、滴滴、頭條(TMDJ)也已選好邊、站好隊。互聯網之爭的實質就是得流量者得天下。小米進的那是一片處女地,分明就是一個“圍城”——各大平臺間的流量圍墻高筑,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為了打破這一格局,眼光毒辣的雷軍亮出了自己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這一模式簡單說來就是八個字:“硬件獲客、服務獲利”。
而硬件如何搶奪流量?那就是價格上的“白刃戰”——高性價比+薄利多銷。
在小e上周五的文章《雷軍的30年,中國互聯網的陪跑者》中就講到了雷軍當時切入的“風口”,就是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在2011年時對中低端智能手機的缺口。這個缺口是巨大的,基本符合“八八原則”——能夠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
雷軍的策略是有效的。憑借小米的高性價比與有力的線上銷售渠道,其銷售量在2013至2014年的兩年間以翻倍的速度增長。
但是,隨著各手機上在各價位層次的全面鋪開,小米開始在樂視、魅族、vivo、OPPO、榮耀等品牌的圍攻下出現銷量大幅下滑,從6600萬部下滑到5500萬部,整個小米公司也因此受到嚴重沖擊。再加上彼時的小米又遭遇了供應鏈問題導致的產能不足,2016-2017這個年頭簡直成了小米的危急存亡之秋。
總之,低成本+互聯網營銷的打法,進口品牌和傳統國產廠商從沒用過,這讓小米紅極一時,米粉遍布天下。事實證明,這套差別化的打法收效顯著,但時過境遷,目標群體的消費力也趨于飽和。
從某種程度上說,小米遇到的問題,其實是整個中國智能機市場的問題。當市場需求陡然出現時,小米做到了適時頂上;可當需求飽和時,小米就顯得無所適從了。
怎么辦?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成為了小米的救命稻草。
雷軍帶著小米手機出走印度,使得小米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小米手機的全年銷量從2016年的5000萬一舉逆勢沖上9100萬部的高峰。雷軍把它比喻為“二次創業”。
印度一役,讓小米在2017年斬獲了近300多億元的利潤,同比翻了2.5倍!境外利潤占總利潤的比例也在2017年躍居至27.99%,到2018年第1季度則是占據了近半壁江山。根據IDC數據,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正式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
圖片來源:小米招股書
在小米轉型的過程當中,硬件業務的造血功能似乎正在完成使命。
高不行低不就的小米尷尬境地
為什么說“似乎”呢?
因為硬件除了給小米帶來收益之外,還必須要帶來使用互聯網服務的流量啊。而后者顯然要比前者更為重要。
可是,小米手機很難支撐起這一更為艱巨的使命。
我們仍以印度為例。在小米“搖錢樹”的印度,最受市場歡迎的機型不是旗艦機,卻是紅米系列的中低端手機。其實不光是在印度,小米在全球市場內的銷量都是如此。
我們可以看到,定位于中低端的紅米系列手機(1200元及800元以下)占了整體銷量的75%,而定位于旗艦+高端旗艦的手機產品(2000元以上)占比窗口在進一步縮小,從2015年的18.8%縮減至2018年Q1的6.2%。
圖片來源:智東西
由于整體客戶群體明顯偏向中低端,優質流量乏力,小米這幾年來互聯網業務(主要集中在廣告+游戲)遲遲未見起色,從每個用戶身上得到的平均收入(ARPU)只有58元,遠低于阿里、騰訊從百元到數百元不等的數值。
而從小米旗艦+高端旗艦的手機產品(2000元以上)占比窗口進一步縮小中我們可以看見,小米手機業務的流量變現想象空間非常有限。
目前,手機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已經有目共睹,全球中高端市場已經被蘋果、三星、華為三大巨頭把控,國內第二陣營的OPPO、vivo也正虎視眈眈。小米在手機業務的護城河來源于其高超的性價比,然而這條護城河挖得并不深,并沒有強大的不可替代性。
想要獲得突破就必須要在技術研發上肯砸錢、下狠手。可是,小米的研發支出占總營收的比例不及4%,遠低于華為的15%。而另一家僅為4%的企業,在前兩個月直接被從港指開除了出去,也差點被老百姓扔進了“臭水溝”。它的名字叫聯想。
圖片來源:小米招股書
但如果往下發展,那先就要與雷軍心目中的互聯網企業定位漸行漸遠。因此,高不行、低不就的小米手機成為了尷尬的“沼澤”。而且這個“沼澤”還不能丟。
千萬不要認為這一尷尬只停留在小米手機,這樣的老黃歷里,它的尷尬已經延伸到了小米新一塊All In的領域——小米智能生態。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像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等米家產品,亦或是像小米手環此類的運動產品,盡管銷量非常之好——已有1億件小米系產品正在使用IoT平臺。但是,由于其缺乏更深入的技術應用,也沒有深刻改變用戶的生活習慣,小米智能產品的銷量在達到2015年10月的頂峰后就大幅下降。這說明,目前用戶對于“智能硬件”主要還是抱著嘗鮮心態使用,一段時間后便容易失去興趣,回歸使用產品基本功能,而不再積極使用APP上的智能化、聯網化的功能。
因此,小米基于硬件占領用戶入口是個不錯的IoT故事,在目前而言卻撐不起千億美元的想象力。
【結語】
不可否認,雷軍是個成功的創業者;不論是此前傾盡16年青春輔佐金山上市,還是此后陸續帶出的UC、YY等等,無一不證明了其在行業中敏銳的洞察與精準的判斷。無論如何,小米,這家僅用了7年就突破千億元營收大關、僅用8年便成為全球第五大手機廠商的公司,是在“雷布斯”帶領下由無數米粉共同打造出的現象級超大型IP,也是在令人絕望的強敵BAT環繞之下廝殺出一條血路的創業神話。
但是,小米在破發后,如何通過自身的硬實力贏得投資者的信心,是其值得深思的。
昨天,小米總算完成在港交所的 上市 進程,與外界普遍的悲觀預期不同,盡管公司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但470億美元上下的總市值,在當前嚴峻的資本環境下,依然處在一個理性的價
在歷經兩月“苦難”之后, 小米 總算完結了上市這一階段性前史任務。從一開端1000億美元的估值傳聞到終究543億美元市值落地,但小米仍然確定成為繼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后,全球最
如果問這幾天科技圈子最火的話題是什么,那莫過于小米上市這個新聞了!在2018年7月9日,雷軍帶領著小米終于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按照每股17港元的發行價計算,意味著小米
今年以來,全球各大科創企業,獨角獸,明星公司紛紛傳出上市的消息,有些則捷足先登,已經成為二級市場的明星公司。大名鼎鼎的如富士康和寧德時代等等,還有后面排著隊等著的
上市前夕,小米的大幅廣告占領了香港的機場、地鐵、街頭和報紙。港島夏天短促有力的暴雨過后,遠道而來的客人暑熱全消,卻仍能感受到這場 IPO 的熱度。 雷軍選擇住在灣仔的君悅
本文“破發的的小米發展迷思”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