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名家頻道: 課堂 / 熱點 / 戰略 / 視頻 /

大國崛起規律:低廉能源優勢是造就復合優勢的基礎,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社會的重大進步都離不開能源變革。伴隨新一輪工業革命,必然是能源革命。哪個國家能抓住新一輪能源革命與工業革命機遇,就能順勢崛起。

  掌握能源就等于掌握了工業革命的命脈。美國環境史學家約翰·R·麥克尼爾在《能源帝國》中指出:500多年來,荷蘭、英國和美國都擁有價格低廉的能源,這種低廉的能源優勢直接轉化成了經濟、貨幣、軍事和地緣政治優勢。

  (一)低廉泥炭優勢與荷蘭的工業、軍事與商業資本復合優勢。煤的前身是泥炭。16世紀,荷蘭的強大與荷蘭擁有豐富而低廉的泥炭資源是分不開的。泥炭資源推動了荷蘭能源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從1560-1680年,荷蘭在經濟發展中持續利用了自己的廉價能源優勢,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現代經濟體。荷蘭把泥炭優勢轉化成強大的軍事實力,支撐不斷提高的戰爭費用,并由此建立世界性的商業網絡。17世紀,荷蘭殖民據點遍布北美、南美、非洲和亞洲,開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

  (二)低廉的煤炭優勢與英國產業、軍事和貨幣復合優勢。17-18世紀,荷蘭和英國都面臨能源轉型的任務。荷蘭因缺乏煤炭資源以及對泥炭的路徑依賴,轉型失敗。而英國抓住機遇順利地實現了從木材向煤炭轉型。19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炭產量已占到世界總產量的2/3左右,成為世界煤炭供給的主要來源地。從1780年到1880年,英國利用煤炭優勢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基于煤炭優勢的強大經濟,英國建立了以蒸汽為動力的皇家海軍。在19世紀,英國發展出了自己的軍事和工業復合體,在全世界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殖民體系。也正是對能源的控制力,18世紀最后的25年中英鎊代替了荷蘭盾,成為世界關鍵貨幣。

  (三)低廉的石油優勢與美國稱霸世界的綜合優勢。在從煤炭到石油的能源轉型中,美國登上了稱霸世界的舞臺。英國因缺乏石油資源能源轉型失敗。美國成為這次能源轉型的贏家,走了三個關鍵步驟:第一步,19世紀50年代后期至19世紀末,美國的煤炭生產和國際貿易超過英國。1910年,美國煤炭產量幾乎等于英德兩國產量之和。英國大國地位的衰落和金本位制的解體事實上也是在這段時間。第二步,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美國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一度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美國迅速利用了石油的潛在優勢,建立了能源密集的軍事和工業復合體。石油成為美國建立世界霸權和美元成為關鍵貨幣的重要助推器。第三步,建立“石油—美元”計價體系。20世紀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后,美國與沙特阿拉伯達成“不可動搖協議”,將美元確立為石油唯一計價貨幣,意味著美國能夠有效地部分控制世界原油市場。

  發達國家基于自身能源特點提出不同能源轉型戰略

  奧巴馬說“一個控制不了自己能源的國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控制自己的未來,歐美提出了各自的能源戰略。

  (一)歐洲能源革命的本質:意在推動能源真正轉型。在這場能源革命中,真正希望并能夠引領全球“去碳化”和能源轉型的是歐洲。歐洲推動能源轉型是基于這樣的內在邏輯:一是基于自身能源結構特點——化石能源短缺,新能源占比全球最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地,歐盟能源對外依存度高達53%,其中1/3的石油產品來自俄羅斯。但同時,近20年來,歐盟由于擁有清潔能源核心技術,新能源產業發展非常迅速。2001-2014年,歐盟新能源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上升了63%,平均增長率為69%。二是通過能源轉型使技術產業重新回到世界領先地位。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基因是傳統的化石能源,在這種能源結構下,中國和美國這樣碳排放大國,產業具有顯著優勢。如果將世界經濟增長基因切換到清潔能源,依賴傳統化石能源的產業必然失去競爭力,歐洲的“核心環境產業”將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因此,歐盟視全球綠色技術市場為巨大機遇。

  為了推動能源轉型,歐洲在新能源發展上,非常注重低成本與兼容性。一是通過分布式能源全面降低供能成本。通過分布式供能方式,歐洲不僅把小型、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把可再生能源與農村和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聯系起來。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統在北歐國家的發電量份額超過30%-50%。二是能源網絡設計的兼容性。為了解決新能源系統的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歐盟能源網絡設計,不僅實現鄰國之間能源網絡對接,而且實現整個歐洲能源網絡對接。更為重要的是,還努力實現歐盟與北非、中東等國家的能源兼容。

  (二)美國能源革命的本質:尋求能源獨立。美國在能源發展上,長期面臨三大挑戰:安全、經濟活躍和氣候變化。能源獨立能很好地解決這三大挑戰。一是能夠降低中東和俄羅斯對美國博弈的籌碼。不僅能實現對亞太地區的布局,而且在戰略上讓西歐國家能與美國保持一致。二是將改變貿易長期逆差格局。多年來,石油進口一直是美國貿易逆差中最大的單項。若美國能成為油氣出口國家,將降低美國的貿易赤字,改善美國的財務狀況,進而影響全球貿易格局。三是在國際氣候談判中更加主動。美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一直比較被動,隨著清潔高效的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煤炭、石油被大規模替代,會給美國減少排放、增加減排話語權提供有力支撐。

  因此,在戰略上,美國的能源革命并不完全跟隨歐洲的“新能源革命”走,而是根據自身能源結構特點,實行能源“多元化”戰略。一方面,大力推動對傳統化石能源“頁巖氣”的開發。美國由于在頁巖氣開采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減少了原油凈進口,大幅提高了美國能源自給率。《BP2035世界能源展望》預計,美國將在2021年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到2035年,其能源總供應的9%將用于出口。另一方面,加大“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向北歐學習,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網絡。二是利用信息化優勢,大力發展“互動電網”。三是建設超導電網,營建能源高速公路。

  中國能源革命:從能源安全到能源轉型應采取“漸進式”戰略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究竟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現階段,中國不可能像歐洲那樣,真正實現從傳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也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通過頁巖氣的開發,實現能源獨立。中國能源轉型,應采取“漸進式”戰略。第一階段:2015-2030年,實施“能源安全”戰略。在2030年中國碳排放峰值到來之前,可再生能源還難以從補充能源變為規模替代化石能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能源生產的重點仍然是傳統能源和化石能源。第二階段:2030-2050年推動“能源轉型”戰略。中國只有在完成工業化與城鎮化之后,才有可能實現“以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的根本性轉型。

  應該說,中國能源革命,既要符合自身的邏輯又要符合世界的邏輯。現階段,能源領域需要進行以下兩場革命。

  一是基于我國能源特點的傳統能源革命——煤炭革命。目前,有專家提出中國要“去煤化”,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可以說,以煤炭為主體的基本國情,“革煤炭的命”不僅會要中國經濟的命,還會要世界經濟的命。實際上,煤炭一直是世界能源的主體。據《BP世界能源統計》提供的數據,世界已探明的儲量可供開采年限,石油只有42年,天然氣只有60年,煤炭只有122年。在過去10年里,世界2/3的電力增長來自于煤炭。而且在很多發達國家,煤炭正成為越來越受重視的資源。七國集團盡管有高效且經濟可行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可用,但是仍然在大量使用煤炭。因此,現階段,中國不是要“革煤炭的命”而是“煤炭要革命”。煤本身不是污染物,只是不清潔地使用。目前,國有企業神華集團和民營企業神霧集團,在煤炭清潔使用上已發明了全球顛覆性技術,如果能在全國推廣,燃煤發電可達到“近零排放”。

  二是基于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的革命——新能源革命。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對新能源產業發展進行整體設計,從新能源對內利用體系、對外利用體系、運轉體系、效率體系四方面,加快構建“四張網”。第一張網,新能源對內利用體系:以“分布式能源網絡”對國內能源“用盡用足”。大力發展分布式電網,關鍵是要突破體制障礙。目前,我國分布式天然氣發電項目介入電網太困難,使得分布式能源發展舉步維艱。建議采取特許經營權方式來解決這一體制難題,有了特許經營權,分布式能源項目就可以賣熱、賣電,從而推動分布式天然氣能源發展。第二張網,新能源對外利用體系:以“洲際兼容網絡”對全球能源“充分利用”。要實現與“一帶一路”國家能源網絡對接。“一帶一路”國家主要使用管道運送石油。我國應加速建設與這些國家的跨國管網、中央干線管道、聯絡支線管網和液化天然氣管道,形成互聯互通的多層次輸配網絡。第三張網,新能源運轉體系:以“智能能源網絡”實現能源“互聯互通”。針對清潔能源隨機性和間歇性的特點,必須構建以電為中心、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平臺。目前,全球已經形成了北美、歐洲、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個特大型互聯電網。中國要大力推進從“一帶一路”區域能源互聯網到“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中國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的成功實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了重要基礎。(原標題:董小君:認清發達國家能源革命的戰略意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閱讀
  • 企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政策措施

    企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政策措施

    企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借助 “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融進去、強起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杠桿、降成本的進程中實現自我革

    2017-09-15 20:54:33 上海證券報
  •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務實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務實合作平臺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務實合作平臺;不是對外援助計劃,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聯動發展倡議。我相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各國實現合作共贏搭建起新

    2017-09-07 21:17:28 虎嗅網
  • 專家:發揮“一帶一路”城市及企業雙引擎

    專家:發揮“一帶一路”城市及企業雙引擎

    “一帶一路”需要什么樣的中國城市,以及“一帶一路”需要什么樣的中國企業。我覺得這是一個雙引擎,就是城市和企業需要雙輪驅動,一快一慢都會原地打轉。其實,最有獲得感的

    2017-07-05 15:41:58 每日經濟新聞
  • 專家:人民幣已成一帶一路貨幣匯率網絡中心

    專家:人民幣已成一帶一路貨幣匯率網絡中心

    人民幣已成為“一帶一路”貨幣匯率網絡中心 廈門大學經濟學科編制的人民幣匯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幣影響力指數顯示,自2017年以來特別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

    2017-06-01 19:13:32 經濟參考報
  • “亞非發展走廊”懟上“一帶一路”?

    “亞非發展走廊”懟上“一帶一路”?

    印度總理莫迪23日在印度舉行的非洲發展銀行大會上力推印度和日本共同參與的“亞非發展走廊”,該走廊也叫“自由走廊”。印日媒體和一些西方媒體紛紛認為,兩國試圖以此平衡中

    2017-05-26 13:58:32 環球時報
掃描左側二維碼
看手機移動端,隨時隨地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