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企穩復蘇的態勢還不穩固,金融危機的陣痛并沒有完全消退。因此,應繼續大力推進財稅、金融、投資等多項體制改革,把支持企業降杠桿、降成本等政策法律化、制度化,用法律手段硬性約束,用行政手段強制管理。
伴隨著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不斷落地和深入實施,企業去杠桿、降成本的效果不斷顯現。今年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在8月份,3258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半年報顯示,超過75%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呈現好轉態勢。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正處于新舊動能換擋升級、結構轉型爬坡過坎、資產泡沫消解融化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全面實施“營改增”、大規模減稅降費、嚴格實行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加大融資平臺和銀行違規操作清理整治力度、不斷創新政府投融資方式、有效推進企業債轉股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初步形成了支持企業降成本、降杠桿的政策體系、社會共識和制度保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企業杠桿率開始下降
從2016年開始,我國經濟開始向趨穩向好轉變,總杠桿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開始下降,信貸/GDP缺口保持下降趨勢。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總體杠桿率為257%,同比增幅較上季度末下降了4.4個百分點,連續3個季度保持下降趨勢;環比增幅較上季度末下降了1.6個百分點,連續5個季度保持下降趨勢。信貸/GDP缺口為24.6%,較2016年一季度末降低了4.2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季度明顯下降,顯示出我國潛在債務壓力正趨于減輕。在2016年,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達到166.3%,到2017年二季度,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環比下降或持平。這是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在連續19個季度上升后,首次改變上升趨勢。
這些宏觀經濟信號在微觀經濟領域也得到了驗證。今年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在8月份,3258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半年報顯示,超過75%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呈現好轉態勢。當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3%,環比上漲0.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7.7%,環比上漲0.8%。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增長了8.5%,扭轉了上年利潤下降的局面,2017年以來工業利潤增長進一步加快。
伴隨著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不斷落地和深入實施,企業去杠桿、降成本的效果不斷顯現,企業投資活力和意愿開始增加,企業效益日趨改善,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超過了28萬億元,投資增長了8.6%,環比呈穩定上升趨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9個百分點,為近3年同期最好狀態。電子和裝備制造業繼續領跑工業增長,上半年增加值分別增長了13.9%和10.9%,前5個月實現利潤分別增長了14.9%和12.7%。同時,中高端消費供給水平也有所提高。
多措并舉鞏固成果
為鞏固來之不易的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去杠桿、降成本、轉方式、增效益的良好發展態勢,中央和地方各相關部門多措并舉,綜合施策,齊抓共進,有針對性地支持企業去杠桿、降成本。
一是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繼續積極推進以“營改增”為主的稅制改革,取消和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這一檔稅率;進一步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范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這些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將直接減輕企業負擔5500億元,減稅降費政策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發揮,為企業投資創新發展再添動力。
二是深入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全面認真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基礎上,理清政府債務責任風險,理順政府與市場、財政與金融的關系,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大力推廣政府股權投資基金、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基金、政府融資擔保等投融資創新模式,更好地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建設;打破政府傳統的特許經營管理束縛,放開政府市場準入門檻,建立政府與企業平等、合作、共贏的契約精神和發展理念,為企業增信、增智、增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企業擴大投資建渠筑壩、開源引水、助力前行。
三是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一方面,適度增加一般債券發行規模,降低減稅降費對財政收入的沖擊影響,積極傳導政府減稅降費讓利的明確信號,為稅制改革和企業減負留出足夠空間。另一方面,在現有專項債、置換債的基礎上,發行地方政府土地專項債券,為地方債“開前門、堵后門、筑圍墻”,并逐步啟動擴大政府在交通、水利、市政等具有較為穩定收益領域的專項債券發行,通過價格傳導機制降低政府在公共領域的投融資成本,減輕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財務負擔和社會壓力,營造政商和諧相處、政企同舟共濟的發展環境。
四是推動企業直接融資。鼓勵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實行債轉股、股票發行上市、設備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渠道直接融資,調整企業單一的貸款融資方式和融資結構,減少企業還本付息的財務費用支出壓力,增強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和投資回報水平,降低企業債務風險,變企業負債為企業資產和發展機遇,實現企業間的合理分工和互利共贏。同時,加強企業境外融資,充分利用海外融資成本較低的特點,用境外融資境外用的方式降低企業的海外拓展壓力,最大限度發揮“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優勢,讓中國的企業能夠輕裝走向國際。
還要繼續深化改革
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和全球經濟的震蕩,國家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抓住發展振興實體經濟的關鍵要務,助力企業“三去一降一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但是,由于金融制度、稅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傳統體制下的盲目、粗放、不計成本的發展方式還可能反彈。
同時,當前全球經濟企穩復蘇的態勢還不穩固,金融危機的陣痛并沒有完全消退,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正在進行著激烈較量。新一輪的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重新分工布局的巨幕正在拉開,各國都在圍繞振興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做文章。應繼續大力推進財稅、金融、投資等多項體制改革,把支持企業降杠桿、降成本等政策法律化、制度化,用法律手段硬性約束,用行政手段強制管理,讓企業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真正成為生產經營、市場競爭、自負盈虧的責任主體和風險主體。(原標題:評論:企業 “去杠桿”成效顯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創新投入與產出情況:研發投入增速放緩,研發強度回落;專利與發明專利增速回落,專利質量持續改善;專利高度集中于前十行業與前十企業。
應充分理解中央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回歸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價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客觀看待房地產企業投資特色小鎮行為,建立有效的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IPO企業以自己所特有的經營方式發展至今,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雖然不可避免的也會存在不足和缺憾,但這也是成長道路中不可避免的,畢竟登陸資本市場僅僅是企業
稅收與企業凈利潤的相對比大幅下降。受企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以及中央政府減稅降費取得成效影響,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全部納稅總額與企業凈利潤的相對比值為1.50,與上年制造業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務實合作平臺;不是對外援助計劃,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聯動發展倡議。我相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各國實現合作共贏搭建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