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266家參與國際化經營的制造企業共參與了451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占全部制造業500強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項目數的80.97%。國際標準即國際話語權,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既是企業參與國際化經營的重要表現,也是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關鍵支撐。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際化經營制造企業的國際標準制定參與程度明顯要高于非國際化經營企業。
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創新投入與產出情況:研發投入增速放緩,研發強度回落;專利與發明專利增速回落,專利質量持續改善;專利高度集中于前十行業與前十企業。
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國際化經營情況:參與國際化經營企業有所增加,國際化經營指數略有下降;國際化經營企業績效指標欠佳,但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1.研發投入增速放緩,研發強度回落
研發投入增速放緩,增速為近十年最低,僅實現小幅增長。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共有473家企業提供了研發數據,合計共投入研發費用5542.19億元。與上年制造業500強相比,總研發投入只增長了3.02%,增速與上年相比出現大幅度回落,回落了8.71個百分點;與近十年的最高增速30.33%相比,不及最高增速的十分之一,創近十年研發投入增速最低值。
從企業平均研發投入看,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投入為11.72億元,比上年的企業平均研發投入11.24億元增加了0.48億元,增幅為4.27%。但從今年上榜企業同口徑比較看,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在2016年完成的研發投入比這些企業在2015年完成的研發投入4957.94億元增長了11.78%,實現了較快增長。
企業研發強度小幅回落。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473家有完整數據企業的平均研發費用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07%,與上一年制造業500強相比,平均研發強度略有回落,下降了0.03個百分點。但這473家企業2015年的研發投入總額為4957.94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1.99%,與2016年的研發強度同口徑同比提高了0.08個百分點。
但從長期趨勢看,今年上榜制造業企業的研發強度在近十年尚處于較高水平,為近十年研發強度的第3高位值,只低于2016年、2008年。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大型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一直處于波動狀態,今年已經是近十年來制造業500強研發強度第三次回落。
2.專利與發明專利增速回落,專利質量持續改善
專利擁有數量和發明專利擁有數量增速都不同程度回落。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共有448家企業提供了專利數據,共申報擁有專利數量560967件,專利擁有數量與上年制造業500強相比增長了12.77%,專利增速大幅度回落5.38個百分點。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共申報發明專利179851件,發明專利擁有數量與上一年制造業500強相比增長了16.78%,發明專利增速同樣出現大幅度回落,下降了11.18個百分點。
企業專利質量持續改善。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發明專利占全部專利數量的32.06%,占比將近三分之一;與上一年制造業500強發明專利占全部專利的占比相比,提升了1.10個百分點。這已經是2013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以來,發明專利占比持續第四年提升,制造業企業500強的專利質量實現了持續改善。近十年來,發明專利的這一占比數據位居第3高位,仍低于2009年上榜企業和2010年上榜企業專利質量水平。
3.專利高度集中于前十行業與前十企業
前十行業貢獻了專利與發明專利的四分之三。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專利數量行業排名前十的行業共擁有專利420403件,占全部制造業500強專利總數的74.94%。其中,專利數量最多的行業是家用電器制造業,共有專利104293件,占全部制造業500強專利總數的18.29%。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發明專利數量行業排名前十的行業共擁有發明專利132807件,占全部制造業500強發明專利總數的73.84%;其中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的行業是家用電器制造業,共有發明專利26995件,占全部制造業500強發明專利總數的15.01%。
專利與發明專利主要來自前十企業。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專利數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共擁有專利191053件,占全部制造業500強專利總數的34.06%,貢獻了全部制造業500強專利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在發明專利中,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發明專利數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共有發明專利86738件,占全部制造業500強發明專利的48.23%,貢獻了全部制造業500強發明專利的將近半數。其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擁有專利26609件,擁有發明專利18626件,分別位居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專利與發明專利排行榜第一位,分別占專利數與發明專利數的4.74%、10.36%。
■
國有企業入圍制造業500強企業數量持續減少,民營企業入圍數量不斷增加。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有國有企業166家,比上一年減少了17家,比2010年榜單入圍企業數量減少了59家;與此相對應,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入圍數量為334家,比上一年增加了17家,比2010年增加了59家。一升一降,變化顯著。
民營企業排名最靠前的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215.74億元,居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4位。另一家進入前十的民營企業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731.83億元,居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10位。盡管在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有企業在數量上只占33.20%,但在收入、資產與凈資產、納稅、研發及專利方面,仍占全部制造業500強的半數以上,制造業500強中國有企業仍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影響與作用。
國有企業在主要指標中的占比有不同程度下降。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166家國有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6.26萬億元,占全部制造業500強營業收入的57.56%;與上年相比,收入占比下降了2.65個百分點,與2010年相比收入占比下降了11.69個百分點。166家國有制造企業共實現利潤4242.18億元,占全部制造業500強利潤總額的43.60%,與上一年相比利潤占比下降了2.34個百分點,下降幅度小于收入;與2010年相比,利潤占比下降了16.94個百分點。
166家國有制造企業共完成研發投入2959.64億元,占全部研發投入的53.40%,與上年相比,研發投入占比下降了4.20個百分點,下降速度快于收入占比。在專利與發明專利方面,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有企業共有專利387359件,其中發明專利132722件,分別占制造業500強的69.05%和73.80%,與上年相比,占比分別下降了0.31個百分點和4.46個百分點。
■
1.參與國際化經營企業有所增加,國際化經營指數略有下降
參與國際化經營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共有266家企業申報了海外收入數據,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9家,表明有更多制造業企業開始涉足國際化經營,致力于拓展國際市場。266家參與國際化經營的制造企業共實現海外收入3.10萬億元,占266家企業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為15.63%,同口徑相比下降了0.12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遇到了一定阻力,國際市場銷售情況不如國內市場。但從絕對值看,266家企業2016年海外收入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5.11%,表明企業國際業務仍在繼續增長,只是增速慢于國內市場,從而導致海外收入占比下滑。
國際化經營指數有所下降。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國際化經營三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海外收入比為15.63%,比上年下降了0.75個百分點;海外資產比為13.07%,比上年下降了0.63個百分點;海外人員比為5.90%,比上年下降了0.26個百分點。以簡單平均法計算的2017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際化經營企業的國際化指數為11.53%,比上年值下降了0.55個百分點。
若排除掉所有缺失項,以三項數據齊全企業進行測算,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海外經營三項數據齊全的企業為189家,2016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海外經營三項數據齊全的企業為175家,分別計算得出了國際化經營指數。據此計算的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189家制造業國際化經營指數為12.09%,比上年175家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指數11.94%提升了0.15個百分點。
2.國際化經營企業績效指標欠佳,但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化經營企業在三項利潤率指標與人均凈利潤指標上表現不佳。參與國際化經營的266家制造企業,其營收利潤率為2.86%、資產利潤率為2.40%、凈資產利潤率為6.87%,分別比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營收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低0.58個百分點、0.71個百分點和1.64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不如制造業500強的總體水平。這一事實可能表明企業國際化經營在國際市場渠道拓展等方面發生了大量成本投入,拉低了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這可能是企業參與國家化經營初級階段的必然結果。
我國制造業企業總體上看,尚處于國際化經營的初級階段,國際市場尚待大力拓展,需要為開展國際業務投入大量市場開發費用。而且由于我國制造企業技術上處于相對劣勢,制成品的國際附加值不高,也必然帶來國際業務收益不佳的經營結果。從人均凈利潤看,國際化經營企業的人均凈利潤為5.95萬元,也低于制造業500強總體人均凈利潤7.49萬元的平均水平。但在企業平均凈利潤上,國際化經營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為21.34億元,比制造業500強的企均凈利潤高1.88億元。這可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參與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在規模上都比較大,所以盡管其利潤率指標并不好,但總利潤量卻比較大。
國際化經營企業積極參與并購重組,并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66家參與國際化經營的制造業企業共實施了732次并購重組,占全部制造業500強并購重組數878次的83.37%,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際化經營制造企業的并購重組明顯要比非國際化經營企業更為積極活躍。(原標題:劉興國:制造業企業仍需通過創新和國際化強筋健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企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借助 “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融進去、強起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杠桿、降成本的進程中實現自我革
應充分理解中央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回歸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價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客觀看待房地產企業投資特色小鎮行為,建立有效的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IPO企業以自己所特有的經營方式發展至今,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雖然不可避免的也會存在不足和缺憾,但這也是成長道路中不可避免的,畢竟登陸資本市場僅僅是企業
稅收與企業凈利潤的相對比大幅下降。受企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以及中央政府減稅降費取得成效影響,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全部納稅總額與企業凈利潤的相對比值為1.50,與上年制造業
規范的監管對任何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對區塊鏈這種新興行業來說更是如此。但目前值得關注的是,監管重拳下,區塊鏈創業者們是否真的會完全放棄“代幣發行”這一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