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票能在美國上市,當然是一件喜事;但股票上市第四天就跌破發行價,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中國二手車電商優信的創始人兼CEO戴琨,估計現在就是這種憂喜交加的心情。
6月27日,優信集團(Nasdaq:UXIN)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當日盤中曾跌破9美元的發行價;7月2日,優信大跌9.85%,當日收盤價為8.15美元。在市場折騰4天后,優信的股價最終破發。
這種情景,與國內A股新股上市時,動輒N個漲停板相比 ,那情形簡直是天差地別。除了從IPO定價到市場投資者結構差異等種種因素外,這或許說明,與國內股市相比,美國資本市場的“韭菜”并不是那么好割的!
01
首日雖逆勢上漲
▽
但終逃不過股價破發
上市當日,優信的開盤價為每股10.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5.56%。開盤不久,股價便走低跌破發行價,但最終逆勢收盤,收報每股9.67美元,較發行價上漲7.44%。
根據此前招股書內容,優信原計劃發行3800萬ADS,發行價區間為10.5美元至12.5美元,募資在3.99億美元至4.75億美元。
但實際上,優信的最終發行價為9美元/ADS,發行量從3800萬ADS下調為2500萬ADS,募資金額同樣下調為2.05億美元。如果行使超額配售,募資金額將達到2.36億美元,加上同時發行的可轉債,募資金額達到4億美元。
以最終發行價計算的話,優信市值約27億美元。其發行價和融資規模與其之前公布的目標區間相距甚遠。
上市首日,優信股價收盤時逆勢上漲,之后股價一路走低。上市第三天,優信股價也曾跌破發行價,且最終僅以每股9.04美元的微小優勢收盤;而上市第四天則徹底跌破發行價,以每股8.15美元收盤,較發行價下跌9.44%。
截止7月3日收盤,優信的最高價、開盤價以及收盤價均低于發行價,總市值也降到24.9億美元。
7月3日,優信股票的換手率僅有0.44%。一般而言,如果連續一周多的時間內換手率都保持在極低的水平,往往預示著多空雙方都處于觀望之中。股價下行,交投還不活躍,這也間接說明投資者對優信未來的業績不看好。
多數情況下,過低或過高的換手率都是股價可能變盤的先行指標。因此,作為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壓力“山大”。
02
流血上市
▽
為的是圈錢過冬?
在上市敲鐘儀式前,優信CEO戴琨坦言,上市為優信在資本市場層面上創建了更好的融資能力,也幫助公司能夠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在更高層面和更深層次上的合作。
圖片來源:法治周末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優信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若按照GAAP(美國通用會計原則)計算,2017年優信凈虧損為27.48億元。如果扣除股權補償以及公允價值調整等因素,2017年NO-GAAP的虧損是16.96億元。
而優信也在招股書中做出了風險警示,稱其尚未盈利,運營現金流仍然是負數,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會保持這樣的狀態。
優信為何仍選擇這個時候赴美上市?此前有觀點認為,如此迫切上市或與其資金需要有關。
而就融資來看,截至上市前,優信集團已累計融資總額接近10億美元,而最近一次的公開融資是去年1月份進行的,融資額為5億美元。之后,公開信息上,沒有看到優信進行新一輪的風投融資。
面臨著瓜子二手車、大搜車等競爭對手此起彼伏的燒錢大戰,優信承受了較大的資金壓力,必須更快更多地圈錢,否則,“燒錢大戰”就不太好打,在車貸市場三國殺中很難笑到最后。
優信二手車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國內A股市場。據了解,優信此前也曾試圖用借殼的方式在國內上市。2016年優信曾考慮借殼步森股份上市,在長達半年時間的運作之后,最終以失敗告終。
對于失敗的原因,有分析表示,
是由于公司前期高額的融資導致其估值居高不下,而優信的主營業務卻未能實現盈利,很難在日趨嚴格的重組審批中過關。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
目前,美國股市正處于長達9年的牛市末期,隨時都有走熊的可能。眼下可能是這幾年成長起來的獨角獸們最后的上市窗口,對于那些前期投入巨資的外資創投機構來說,在美國、香港上市是最佳套現機會。
這或許正是小米、美團等獨角獸們,最近扎堆上市的重要原因。優信不過比這些比著燒錢的兄弟們先行一步而已。
03
營銷費用超過營收
▽
優信“燒錢”何時休
目前的二手車市場,電商想續命,短期內必須靠燒錢,但盈利卻是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但眼下看來,即使是中期,對于二手車電商來說,這也是非常不確定的事。
據招股書,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優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2億元、19.5億元和6.5億元,而優信的運營費用分別為15.4億元、30億元和8.8億元,調整后的凈虧損則高達10.5億元,17億元和4.8億元。
從上述數據不難得出,自2016年以來,優信的運營費用持續高于營收,這也就造成了優信在持續虧損的狀況下流血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優信的運營費用中,占較大比重的是銷售和市場費用。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分別為7.94億元、22.03億元,已然超出了當年營收。
據了解,為了吸引用戶,優信簽約國際頂級巨星,作為品牌代言人,還成為世界杯的央視轉播合作伙伴,并通過高頻廣告收獲了高曝光度和關注度。
作為主打B2C模式的平臺,優信過分依賴依賴品牌宣傳、市場活動和搜索引擎的導流來獲客,并為此不斷“燒錢”。但在營銷上耗費了大量資金,導致營運成本大幅上升,盈利空間必然會被大大壓縮。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認為,二手車電商“燒錢”營銷主要是為了搶奪市場,但在未來的商業模式中,并不是誰融資到的錢最多,誰能獲得的市場份額就更多。
而在問及是否會保持高頻的廣告和營銷預算時,戴琨回答稱將會持續去推動。他說:
“我們的營銷和品牌是公司的戰略之一,我們希望通過品牌的持續投入,讓消費者建立一個在線購買二手車的概念。”
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不是那些敢于賭生死的風投,他們更關心的是公司實際盈利與分紅預期,而不是風投們喜歡盯著的流量。無論如何,“燒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如果不能給二級市場投資者比較明確地預期,僅僅靠講故事,或許可以忽悠A股市場上的散戶,在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美國股市,想靠這一招割韭菜,恐怕沒那么容易!
本文“破發?美國的“韭菜”不是那么好割的”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中國式共享經濟被指全軍覆沒。近日,媒體披露以天津為龍頭的自行車生產企業紛紛倒閉。 綜合媒體報導,天津市王慶坨鎮被稱“中國 共享單車 生產第一鎮”,在短暫繁榮后,其自行
ofo資金鏈緊張現在仿佛已經成為了日常新聞,對此感到十分困擾的ofo也想了不少解決方式來應對。在進行了一系列的營銷活動之后,ofo居然開始朝內容APP轉型了。 流量變現新招 今年3月
1992年美國大選,年輕的總統候選人比爾·克林頓和搭檔阿爾·戈爾,將高科技行業作為自己重要標簽,來挑戰代表傳統石油 產業 的總統老布什。1993年9月,成功當選的克林頓政府宣布由
近日,將要赴美、上港IPO的中國企業有很多,小米、美團、拼多多、獵聘…… 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于到處樹敵的美團,8年的努力,換來了如今在中國 市場 具備一定存在感的本地生活
拼多多,一個還沒有被人們定義清楚的電商平臺,要上市了,從成立到 IPO ,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幾乎是一個行業里的奇跡。 北京時間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