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京東一季度財報出爐,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高達24億元,同比增幅驚人,達到了87.2%。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劉強東在2018年京東開年大會上所提到的“下一個12年京東的關鍵詞是技術”所言不虛,讓外界看到了京東未來轉型技術驅動型公司的決心。
去年,包括原微軟亞太科技董事長申元慶,人工智能領域資深科學家周伯文、薄列峰等一大批國際頂尖級技術人才的相繼加盟京東,擔任京東云和人工智能業務的研究帶頭人。從高昂的投入研發費用也能看出,為了吸引國際頂尖技術人才,京東一點都不吝嗇。
當然,京東舍得在技術研發上花錢不是剛剛才開始。
2017年,京東用于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為67億元人民幣,已經比2016年增加了23億元人民幣。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京東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僅在2017年四季度用于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了74.5%;進入到2018年一季度,京東用于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持續提升到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到了87.2%,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
別看京東這么能燒,但這錢的確都花在了刀刃上。
在過去的幾年里,為了夯實壁壘,京東持續加快物流建設與升級布局。
2016年5月,京東成立X事業部,聚焦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技術的研發,同年京東將全球首個全流程智慧化的無人機場在江蘇宿遷投入使用,無人機場可實現無人機自動在起飛及降落平臺之間流轉,并在流轉過程中自動完成充電、貨物裝載、位置校正等全流程操作工序。
2017年,京東率先在江蘇宿遷和陜西等地開啟無人機配送的常態化運營,同年10月,京東快遞小哥們有了“最強大腦”——智能路徑優化系統。京東配送員可以對所需配送貨物的路徑進行智能排序,確保包裹能夠按照最優路徑進行配送,結合無人機的操作,原本需要來回也需要至少四個小時的小時路程可以縮短至10分鐘左右,大大節約了物流配送的成本。
這些進步離不開京東在研發技術上的大手筆投入,但“燒”過的錢也為京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用技術改善用戶體驗,不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京東通過加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利用技術賦能,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經成為了全球用戶體驗最佳的公司之一。基于京東強大的自建物流體系,京東將傳統零售的綜合成本降低了70%,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
更酷的是,京東大力探索的這些技術將來都要向全社會開放。這個曾被外界詬病,被稱為壓垮京東模式最后一根稻草的物流,不僅變成京東用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還將在未來變成利潤中心。
這就是技術為企業發展帶來的能量,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并最終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強壁壘。
2017年年會上,劉強東表示要依靠技術驅動改造商業模式,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商業體”。如今看來,劉強東選擇全面擁抱技術的決策是對的,唯有技術能為京東建立堅固的護城河,技術將是今后京東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本文“巨資投入研發,“零售京東”變身“技術京東””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上一篇:新零售都是賠本賺吆喝?
5月4日,阿里巴巴公布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業績,無論從GMV的增長亦或是收入方面,均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其中核心電商業務營收增長了62%,給業內外甚囂塵上的 零售 瓶頸論
京東集團日前向SEC遞交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截止2018年2月28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持有京東集團15.5% 股權 ,擁有79.5%的投票權。 截止2018年2月28日京東集團股權 騰訊旗下Huang River Inve
“新零售”作為一個從線上燒到線下的熱門概念,可謂是火遍整個2017年。而伴隨消費升級之勢的各種新概念也博足了大眾眼球,“ 無人貨架 ”就是在資本的風口上沖浪的消費新形式之
在動輒融資上億美元的AI領域中,AI芯片市場尤為熱鬧興盛,其競爭也日漸加劇。縱觀 全球 市場,不僅有寒武紀、地平線、云天勵飛等獨角獸冒頭,各大科技巨頭也競相角逐:英偉達的
與加多寶綿延7年的訴訟戰好不容易劃上句號,離完全回歸廣藥就差臨門一腳時,又遭遇同興藥業的一紙起訴書,在王老吉身上又會掀起怎樣的戰火?王老吉對廣藥的價值需要重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