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將要IPO的消息又現網絡,引發眾媒體熱議。
4月24日,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相關人士稱,隨著滴滴期望籌集大量資金以抵擋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這家總部設在北京的公司最近幾周與銀行業者就2018年下半年在公開市場募集現金的可行性舉行了會談。其中一位人士表示,滴滴希望在上市時獲得至少700億到800億美元的估值。知情人士稱這些討論處在初始階段,不清楚IPO是否會在今年完成,而且滴滴尚未就上市地點作出決定。
資事君認為,上述報道至少透露出兩條信息:滴滴上市是為了抵御美團打車及其他網約車,包括Uber對滴滴的“圍剿”,網約車市場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滴滴或有可能最早于今年下半年IPO,上市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
據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在慘烈的網約車大戰中吞并快的,后又將中國優步納入麾下,再到大手筆投資國際移動出行公司,儼然成長為一只體量龐大的出行獨角獸,中間不過短短6年光陰。進入2018年,這只獨角獸終于迎來了它青春期的煩惱,內部尚未實現盈利,外部強敵環伺,關于今年將實現接近10億美元凈利潤的傳言,也很有可能在美團打車及其他網約車企業的悍然來襲下化為泡影。
對于滴滴而言,出行市場的下半場競爭,才剛剛開始。
滴滴真實估值
今年3月,滴滴在與投資人溝通時關于IPO的口徑是“目前不著急上市,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啟動”,為了能順利實現這一目標,滴滴內部的考核標準從昔日的市占率、日單量、用戶數,變成考核各項業務條線能否做到收支平衡,“盈利”成為滴滴2018年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最好故事之一。
同時,滴滴到底值多少錢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謎,在各路資本推波助瀾之時,其真實估值到底應該是多少?
我們先從滴滴融資的角度來分析,據資事君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滴滴已完成多達17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40多億美元,是迄今為止融資輪次最多的未上市科技公司之一,同時也是股東關系最為復雜的科技公司之一。到2017年底完成最后一輪融資,其估值達560億美元,在《2017年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排行榜上,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估值位列第二,力壓小米、新美大,成為除螞蟻金服之外表現最為亮眼的科技獨角獸企業。
而按照近期業內人士的口徑,滴滴希望在上市時獲得至少700億到800億美元的估值,這比4個月之前又增加了140億到240億美元,增速驚人。以滴滴最大競爭對手Uber的估值為參考對象,或許可以一窺滴滴的真實估值。據資事君了解,去年12月Uber獲得巨額資金注入,估值達到480億美元。今年2月,Uber與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達成訴訟和解協議,協議中雙方根據賠償條款對Uber的估值定義為720億美元,由此Uber估值達到新的高峰。不過,過去幾年Uber發生一系列丑聞事件,包括竊取乘客信息、致命車禍、性騷擾指控和性別歧視等,已對其品牌造成嚴重影響,計劃于2019年上市的Uber能否維持這一估值,還很難說。
2018年以來滴滴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后市場、全球化等方面,并輔以共享單車、外賣等業務,除此之外,還推出在線信貸產品“滴水貸”,可謂火力全開。反觀Uber,自從上個月將東南亞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Grab后,市場普遍認為Uber將收縮全球戰線,專注改善財務狀況籌備IPO,由此還引發了Uber將持續退出亞洲、中東等市場的猜想,這與滴滴迅猛的全球化攻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Uber達到720億美元估值之時,體量比Uber大不少的滴滴,其估值達到800億美元以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另據了解,Uber成立9年以來支出超過107億美元,僅去年就虧損45億美元,而滴滴正在實現全面盈利,在這種情形之下,滴滴的估值將進一步升高,不排除實現滴滴高層力求達成1000億美元估值的可能性。
滴滴的焦慮
今年以來,美團打車對滴滴的狙擊陡然加快,易到、嘀嗒摩拳擦掌,同時攜程、高德也高調入局網約車市場,由此形成了全面的“反滴滴聯盟”,開始合力“圍剿”這頭獨角獸。據了解,上述新的入局者正在迅速切入包括滴滴快車、出租車、專車等滴滴的核心業務,除此之外,在滴滴暫未取得領先優勢的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領域,競爭者也在加速布局,四面受困的滴滴,2018年的日子將格外難過。
最直觀的一點,美團打車通過補貼、極低的抽成以及反滴滴的社會輿論,活生生地在打車市場撕開了口子。眾所周知,出行服務是滴滴賴以生存的核心,但只是美團本地生活服務閉環中的一部分,美團完全能夠從其他業務中抽調資金全力發展自己的打車業務。而去樂視的易道以及延長產品線的嘀嗒,也借勢快速上升,滴滴面對的是第三次網約車大戰,面臨盈利壓力的滴滴,這一次恐無法用擅長的“燒錢”車輪戰來結束這場戰爭。
目前,滴滴仍然在靠傳統的抽傭模式賺取利潤,而想要獲得更大的營收,只能不斷調價、提高抽成來實現。2017年,滴滴對業務部門的考核增加了盈利權重,直接表現出來的便是頻繁的調價,在部分一、二線城市,快車價格已經與出租車不相上下,甚至出現調價兩三倍的情況。與此同時,不斷提高抽成的做法迫使大量司機不得不離開滴滴平臺,轉投美團打車等新的出行平臺。在社會輿論方面,滴滴已經被大眾視為一個貪婪、壓榨司機的不良平臺。
與此同時,滴滴深耕出行服務多年,積累下來的大數據資源有待整合利用,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單車戰事也遠未結束,導致其出行業務無法形成閉環;自建的派單調度平臺屢屢遭遇惡評,對于司機而言搶單反倒是更為有效且擁有更多自主權的模式,隨著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來自技術層面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此外,為了向資本市場講述更好的故事,滴滴開拓了不少全新業務,但距離這些業務開花結果尚早。如小桔充電希望建立全國的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站,但是這需要大量的投入以及與現有公共充電公司的整合,目前范圍也只是覆蓋到了上海;滴滴人工智能實驗室瞄準AI大交通市場,但BAT已經全數入局,百度和阿里的無人駕駛已經進入路測階段,阿里云ET城市大腦也在多地運營并且引入馬來西亞;滴滴與汽車企業的“洪流聯盟”剛剛成立,雖然有充足的想象空間,但具體落地還尚需時日。
本文“滴滴或提前上市 萬億市場下的爭奪與焦慮”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志在必得。 面對美國老牌零售商沃爾瑪大手筆曲線進入印度電商,更早進入印度的亞馬遜正在靜觀其變。 4月中旬,有媒體稱報,沃爾瑪(WMT)已經接近于完成收購印度領先的 電商 公
2018年聯商大會在杭州如期舉行。大會上,物美集團負責人許少川進行了關于“大賣場的數字化轉型”的演講。演講中透露著焦慮,這是因為,面對“新 零售 熱”,傳統商超開始轉型,
于百度而言,此次是難得的輿論正向時刻。 2018Q1百度財報成績,顯然在預料與結果等方面,都帶來了驚喜——營收209億 人民幣 ,同比增長31%;凈利潤為人民幣67億元(約合11億美元),
4月27日,雷軍發布內部信,公布兩則重要消息—— 一、任命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 二、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KK)辭去公司職務 組織架構調整與人事變動是大 公司 正常動作
日前,彭博社報道稱,聯想在其統計的171支全球科技股中表現最差,原因是在彭博社 全球 科技指數171家公司中,聯想自2013年以來下跌幅度最大,尤其最近該股面臨從恒生指數中被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