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對項目的決策判斷標準是:這件事情在物理層面上行得通。
他直接從最核心的問題開始著手,然后一步步解決它,這是他跟大部分中國企業家不太一樣的地方,是他對于第一性原理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思考。
隨著Tesla電動汽車公司的崛起,硅谷創業家埃隆·馬斯克,越來越受到關注,被廣泛認為是喬布斯之后的下一個創新領袖。
這位外號“鋼鐵俠”的創業奇才在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探索等迥然不同的領域創立了三家成功的公司:Paypal(著名互聯網支付公司,2002年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eBay收購)、Tesla Motors (純電動汽車公司,目前市值超過200億美元)、SpaceX(私人航空科技公司,成功發射可回收重復利用的火箭).
最近,埃隆·馬斯克又提出了Hyperloop (超級高鐵) 的設想,時速高達1287公里,是目前國內高鐵速度的4倍之多。
埃隆·馬斯克的思維方式究竟和別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一個視頻采訪中,埃隆·馬斯克自己給出了答案——他習慣用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來思考問題。
一、第一性原理
1. 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最早來自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說:“在每個系統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題和假設,不能被省略和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兩三千年前的人類觀察到很多自然現象,比如閃電、洪水、日出日落。他們可以觀察到現象的規律,但并不知道規律背后是怎么回事。當然有兩條路徑進行解釋:
1。神學:是世界上大部分民族所采用的,把這些現象歸結為是神靈的一些安排。
2。哲學:美國哲學史家弗蘭克·梯利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中寫道:很少有民族的發展超出神話階段。各個民族都是用神學解釋自然現象,但唯有希臘不同,希臘開創了使用哲學來解釋自然現象的歷史(當然他還漏掉了一個,就是我們中國).
在亞里士多德眼中第一性原理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是充滿神性的。他說過“神性無所不在,就在那自然之中。”
這是一種泛神論的思想,與希臘早期神話的觀念和其他民族對神話的想法格格不入。亞里士多德將這種性質看作是最高貴的,所以叫做第一性原理。
再舉例。畢達哥拉斯定理就是中國的勾股定理,在畢達哥拉斯發現了這個定理的瞬間,又唱又跳,還去祈禱。他覺得這是非常偉大的,只有神靈才可以完成的公理。這就是古代人對第一性原理的看法。
2. 馬斯克怎么看第一性原理?
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于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
第一性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從頭算,無需任何經驗參數,只用少量基本數據(質子/中子、光速等)做量子計算,得出分子結構和物質的性質,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質的原理,稱為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強調用少量的基本數據進行分析,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礎就是對宇宙本性的兩個簡單假設。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
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強調在基本事實的基礎上探究問題的本源,不被過去的經驗知識所干擾。
比如馬斯克在創辦SpaceX時,美國航天界的主流觀點是,造火箭發衛星的費用是異常昂貴的,而且要花不少時間,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大公司根本干不了。
但美國軍方、科研機構和大公司又有一種這樣的現實需求:低成本、快速地發射小型衛星。
馬斯克認識到,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一切將重新洗牌。
直至今天,馬斯克在SpaceX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第一性原理展開——幾乎全部自己研發、制造,瘋狂地降低成本。
比如,傳統電池組,市場平均價格是600美元/千瓦時,主要電池供應商是松下。馬斯克通過第一性原理發現,如果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鋰電池組的原材料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時。
他從中發現有巨大的價格差距,所以特斯拉在2013年開始自己建立了電池廠,今年一月份開始大規模生產,投產之后電池的價格可以下降30%,每年可以支持150萬輛電動車對電池的需求。這就是他對第一性原理的一個應用。
二、第一性原理和類比思維
在商業世界中,第一性原理和比較思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想。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周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于是我們每天需要不停地過濾信息,而這些信息你并不能看到深層次的原因,看到的只是表象。
要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而不是類比。
多數人考慮問題時會局限于類比(Analogy)思維。類比是一種重要的邏輯思維和推理方法,是人們解決陌生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類比思維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與熟悉的問題或其他相似事物進行類比,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投資和創業領域,一些人喜歡把美國已經成功的產品或商業模式移植到中國,被稱為C2C-CopytoChina。這就是典型的類比思維模式,但是類比推理并不是因果推理。
類比思維有兩個層次的缺陷:
1. 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是一種競爭意識,雖然看不到終點在哪里。
彼得·蒂爾在《從0到1》這本書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他說:
“競爭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在整個社會中蔓延,扭曲了我們的思想。結果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在實際中獲得的卻越來越少,我們把自己困在了競爭中。”
這個想法很有道理,舉兩個例子。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對共享單車的想法,實際上也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思維。
她指出在大城市里下了地鐵之后可能離目的地只有一、兩公里,但高峰期根本打不到車。這時候只能是打黑車或者走路步行,如果這時候有一輛自行車該多好。
后來她又發現,移動支付開始在中國越來越普及,她想把移動支付應用到單車領域,于是她就去做了現在這件事。
接下來我們看到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網上有個段子說,假如你再不做共享單車,那么彩虹的七種顏色你就擠不進去了。現在共享單車是一種純粹的基于比較思維的競爭。他們想把對手打敗,很多資本也在后面推波助瀾,所以造成這種狀況。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共享單車嗎?我覺得可以打一個問號。
易到用車的創始人周航說過他理想中的競爭應該是兩個人賽跑,你追我趕,互相激勵,互相沖過終點線。這個過程中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互相學習。不好的競爭是兩個人搏擊,就是在過程中你把另外一個人PK掉。
他不想做后者這樣的競爭,想把所有精力放在產品和用戶體驗上。但實際上在專車服務領域,過去兩三年有一個非常慘烈的競爭,首先是滴滴合并快車,后來是優步與滴滴的合并。所以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在中國很多時候還是比較思維占上風。
2. 縱向比較
縱向比較是基于過去經驗和歷史的比較。
在彼得·蒂爾的《從0到1》中有個說法:
“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下一個比爾·蓋茨不會再開發操作系統,下一個拉里佩奇或是謝爾蓋布林不會再研發搜索引擎,下一個扎克伯格也不會去創建社交網絡,如果你照搬這些人的做法,你不是在向他們學習。”
過去歷史上非常偉大的人,他們基于縱向比較思維會產生一些非常錯誤的想法。比如“全世界可能只能賣出五臺計算機”,說這句話的這個人是托馬斯·沃森,IBM的主席。
“現在我們連利用核能最微弱的證據都沒有”說這句話的是愛因斯坦。
“交流電是無用的,因為它太危險,可以像閃電一樣劈死人,只有直流電才是安全的。”說這句話的是愛迪生。
小米創始人雷軍也說過“只要你站在風口,豬都可以飛起來。”這句話在13、14年是很正確的,他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最近一兩年小米在走下坡路,包括他之前看不上的索尼、OPPO、vivo也很快成長起來,迅速攻占三、四線城市的線下零售店。
所以歷史其實并不是直線前進,而是螺旋前進,或者走兩步退一步,走三步再退一步的。
雷軍的互聯網思維應該是正確的,但可能他沒有考慮到我們國家互聯網發展的速度,現在三四線城市還不太適合他之前說的那一套,但長遠來看他這套東西是有價值的。
馬斯克對項目的決策判斷標準是這件事情在物理層面上行得通。
我們為什么做不成?我們一定要做。
他直接從最核心的問題開始著手,然后一步步解決它,這是他跟大部分中國企業家不太一樣的地方。他所在的領域基本上很少有競爭對手,這是他對于第一性原理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思考。
本文“馬斯克用99%的人都不會的思維進行項目決策”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3月28日晚間,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發布2017全年業績公告,數據顯示,公司資產凈值30.53億港元,全年營收2.13億港元,毛利潤1.52億港元,非流動資產總值45.2億港元,流動 資產 總值
春節假期剛過,李嘉誠便又一次出售其位于內地的 地產 項目。2月26日晚間,廣州粵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針對重大資產重組發布停牌公告,公告中透露的信息顯示,粵泰股份計劃收購原
馬云總是喜歡提出一些新概念,比如“雙11”,“ 新零售 ”,在2014年馬云就提出“小而美”的概念,稱“小而美”是未來電子商務的方向,阿里巴巴會重塑為平臺、金融和數據三大業
剛結束的2017,對于王健林和 萬達 集團來說,是“史上難忘的一年”。 2017年,萬達集團多次轉讓重資產,一度被業界認為在“賤賣”。 而王健林也在上周末剛結束的 萬達 集團2017年會
供應商在珠海銀隆大廈門口討債 近日有媒體曝出珠海銀隆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12億元。1月16日,自稱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之一珠海思齊電動 汽車 設備公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