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6月份制造業PMI為51.7%,為年內次高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9%,連續兩個月上升。
有關專家表示,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提升,表明中國經濟增長企穩向好態勢進一步明朗,未來經濟增長呈穩中趨升態勢。不過,由于企業效益改善,生產擴張意愿增強,生產增速回升明顯加快,部分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回升明顯,值得關注。
制造業PMI升至年內次高點
6月份,制造業PMI為51.7%,為年內次高點,表明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總體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制造業PMI均值為51.5%。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說,6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4.4%和53.1%,分別比上月上升1.0個和0.8個百分點,表明供需增速加快,市場環境逐步改善。
從進出口情況看,6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2.0%和51.2%,均連續8個月位于臨界點及以上,且為年內高點,表明國內外需求回暖,進出口繼續回穩向好。
隨著市場需求的回暖,企業采購意愿增強,帶動了價格指數的回升。6月份,制造業采購量指數為52.5%,高于上月1.0個百分點,企業采購活動有所加快。
產業結構也在優化升級,供給質量不斷提升。6月份,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3.0%和53.6%,分別高于上月0.9個和1.0個百分點。
趙慶河表示,盡管PMI整體回升,但一些傳統行業生產經營還存在一定困難。調查顯示,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行業PMI連續位于臨界點以下,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此外,反映資金緊張企業的比重連續4個月超過四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強。
非制造業PMI持續上升
6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9%,連續兩個月上升,非制造業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擴張態勢。今年上半年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值為54.6%,高于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
在非制造業PMI各單項指數中,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在手訂單、投入品價格、銷售價格、從業人員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環比有所上升,升幅在0.1個至1.3個百分點之間;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環比持平;存貨指數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
趙慶河說,6月份,服務業保持上升走勢,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服務業連續兩個月加速增長,對經濟發展的穩定作用繼續增強。隨著制造業增速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和物流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升至59.0%以上。
“綜合看,非制造業持續穩步上行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正在向提質增效的方向發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說,6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連續上升,市場價格和就業相關指數均有回升,企業預期也趨于樂觀,經濟運行呈現穩固向好發展態勢。
經濟有望保持適度平穩增長
6月份,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提升,表明經濟增長企穩向好態勢進一步明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6月份PMI指數小幅回升,訂單類指數均有回升,反映國內外市場需求繼續恢復;產成品庫存指數下降,出廠價格指數回升,表明產品銷售形勢向好。綜合研判,未來經濟增長呈穩中趨升態勢。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陳中濤表示,6月份,制造業PMI中的主要分項指數多見回升,結合前兩月數據看,二季度PMI指數走勢基本平穩,顯示經濟穩定向好的基礎趨于鞏固。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武威表示,6月份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較上月均有上升,表明投資相關建筑需求持續釋放,預示著今年以基礎建設為主的相關投資有望持續成為穩固經濟增長基礎的主要動力。
陳中濤提醒,當前,由于企業效益改善,生產擴張意愿增強,生產增速回升明顯加快,供需差距呈現擴大跡象。二季度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平均水平差距1.3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擴大0.6個百分點,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行業6月份明顯回升,整體回升2個百分點,這種態勢不利于鞏固去產能、去庫存成果,不利于保持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本文“6月PMI數據:經濟企穩向好基礎進一步鞏固”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超過15個城市了啟動第五輪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產市場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庫存量大幅下降,“庫存降、房價漲”。 然而,事實真相不是這么簡
企業間靠“燒錢”贏得一線生機的例子在創業項目中的競爭越來越常見了。但“燒錢”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也不全是益處。燒錢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效率的問題,還有人員急劇增加,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中國的投資人、 創業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兒打哪兒,要誰好誰就好,要誰亡誰就亡。 過去兩年最火的共享經濟,就拜他們所賜,把一些企
商業地產的沉浮瞬息萬變,沒有一種商業形態和模式可以始終主導市場。隨著消費群體的迭代與消費觀念的升級,實體 零售 市場經歷了調整與變革,曾經在市場中掌握絕對話語權的百
近期,“人才爭奪戰”不斷升溫。去年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紛紛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人才引進政策。而作為沿海發達地區的廣東省,包括深圳、東莞在內的多個城市都密集發布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