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央行、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門聯手叫停ICO融資。監管部門將ICO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并且一棍子打死,令市場參與者措手不及,轟轟烈烈的“金融創新”受到重創。
在世界范圍內如火如荼的區塊鏈技術能夠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解決征信、交易、支付等傳統金融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相信此類技術終將改變金融業,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來造福整個社會。
但中國當下的綜合環境根本不適于此類創新,彎道超車的奢望大概率會以“彎道翻車”收場。
N多年前大搞股份制時,楊小凱提出:
只有在私有制很發達,對私有財產和契約的保護法律制度很發達時,股份制才會產生和有效地運作。在一個連最起碼的私有財產都沒有法律的有效保護的國家,低級的私有財產制度都不夠發展,何況基于高級私有財產保護制度的股份制呢?
楊小凱已去世13年,他的話卻不幸而言中。A股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利益輸送、高管套現、財務造假……坑害投資者的花樣層出不窮,代價卻及其低廉。對99%的股民而言,“財產性收入”不過是夢想。
“房子是用來住”的,但“房子不僅僅是用來住的”。100萬買的房,10年后即便只值80萬,一家人還舒服的住了10年。況且漲到200萬的機會也不是沒有。而100萬投入股市,能在股票里住10年嗎?10年后能剩下多少?
老百姓總算被“忽悠明白”了,這就是為什么房價高企,閑散資金仍不愿從房市轉戰股市。
周其仁教授提出過一個觀點:以規則的確定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比如跑百米,比賽的結果不確定但不能搶跑、最先撞線者獲勝這些規則是確定的。再比如高考,盡管一直被詬病、盡管招生杜絕不了暗箱、盡管狀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厲害”,但最基本的規則還是非常明確的:分數越高越好。
稍加推理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結果越是不確定,規則越要嚴格。比如賭場,沒有嚴格的規則一天也開不下去。拿10萬進場贏100萬賭場不讓走不行,拿100萬進場輸光了不走也不行。所以賭場的規則一定要比菜場嚴格。
金融創新涉及的不確定性比賭場還要大。而我們整個社會的契約精神、私有財產保護意識普遍不高,征信體系亦不健全。有華爾街兩百年的經驗教訓做參考,對資本市場的監管仍然是漏洞百出。如此背景下的金融創新只會富了“笑來”坑了“韭菜”。金融創新雖好,但不是我們的菜。莫如讓“隔壁老王”去試,再搞拿來主義。能“拿好”就不錯了!(原標題:IPO“一地雞毛”,ICO不是我們的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IPO企業以自己所特有的經營方式發展至今,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雖然不可避免的也會存在不足和缺憾,但這也是成長道路中不可避免的,畢竟登陸資本市場僅僅是企業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的思路,完善法律規制體系,積極推進金融創新,創新集成監管手段,有效防范非法集資問題發生,讓民間借貸“陽光化”,讓民間資金找
?ICO這一名詞源自于IPO,但卻因為不愿受到證券業的嚴格監管而將自己定義為一種眾籌;然而其定義與眾籌又存在些許出入,于是眾售這一新的概念被發明出來。但不論ICO項目發起人以及I
只有堅持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將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不同偏好的投資者的需求得到滿足,不同類型企業找到適合的融
普通的投資者需要慎之又慎,認識到加密幣不但有價格起伏泡沫升爆,被監管被禁止的風險,還有本文所描述的坑蒙拐騙資產不保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