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巴拿馬總統巴雷拉發表講話,宣布巴拿馬與中國建交。并且巴拿馬宣布與臺灣“斷交” 前的40分鐘才通知臺灣這一決定!
在分析中巴建交的前因后果之前,文茵帶你先了解一下巴拿馬這個國家。
巴拿馬國土面積僅7萬余平方公里,人口400多萬,國家雖小,但卻因巴拿馬運河而名聲大噪。
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運河之一,被稱為黃金水道。全球每年近6%的貿易運輸通過該運河,有全球貿易晴雨表之稱。
巴拿馬因其地理位置銜接南北美洲的特點,再加上運河的存在,成為世界航空和海運的樞紐,許多國際航班需要在此中轉,貨輪則需在這里穿越運河或靠港。
在經濟方面,轉口貿易和金融業是巴拿馬的經濟支柱。
坐擁交通運輸之便利,巴拿馬有美洲最大的免稅區——科隆自貿區。自貿區的轉口貿易覆蓋南美和加勒比國家和地區,是巴拿馬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中國目前是該自貿區最大的商品供應國。
巴拿馬金融業也以其開放而聞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銀行在這里設有分行,外國銀行數量最多時超過100家,也使金融業成為當地經濟支柱之一。
近年來,巴政府還推動總部經濟,出臺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很多國際知名企業將地區總部設在巴拿馬。中國的華為、中港灣等企業也將地區總部設在這里。
巴拿馬與兩岸外交上,刻意保持模糊,擅長在兩岸外交角力間游走,精于在兩岸間借力使力玩金援加碼游戲。
巴拿馬與中國大陸建交的“理所當然”
巴拿馬與中國大陸建交可以用理所當然來形容,巴拿馬很早就想和大陸建交,雙方的經濟經貿往來也很密切,只是一直在等待時機。至于為什么此時選擇與中國大陸建交,文茵認為要從一下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自身發展需要大國支持
雖然巴拿馬經濟一直發展很好,但是近幾年商品貿易存在巨額逆差。2015年出口額7億美元,進口額121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14.63%和11.67%。
在對外關系方面巴拿馬向來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現階段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國家的主權與獨立,維護民主;保持運河的中立性;開展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國際合作,重視與美國、中國、歐盟、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發展關系;廣泛吸引外資,通過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擴大出口。
第二,臺灣不承認“九二共識” 政治經濟面臨絕境
之所以選在這個時機,是因為臺灣方面自蔡英文上臺以來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趨勢越來越明顯,兩岸關系趨于緊張。最重要的是,臺灣早已不是大陸的對手,大陸GDP超過臺灣近20倍,一個中國為整個世界認同,“臺獨”在政治和經濟上面臨的都是絕境,從軍事上看更是死路。此時巴拿馬如果在兩岸外交上再刻意保持模糊反而不利于自身的發展。畢竟巴拿馬是明白人,臺灣對抗下去,道路越走越窄,此時與大陸建交可謂大勢所趨。
第三,當下選擇中國大陸是人心所向
中國在巴拿馬經濟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以及巴拿馬科隆自貿區第一大貨物供應國。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中巴兩國貿易額63.83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63.46億美元,進口3800萬美元。加上近幾年巴拿馬商品貿易存在巨額逆差,中巴兩國貿易的巨額順差對巴拿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巴拿馬經濟發展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巴拿馬運河的主體擴建工程已經完工,相應的運河配套設施擴建正進一步開展。運河管理局也表示希望盡快再一次擴建運河。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巨大的人員、技術、資金優勢,這與巴拿馬的需求正相契合。
兩國建交 未來大勢所趨
中國與巴拿馬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將為兩國在基礎設施、金融、產能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中巴建交也有利于兩國開展各類金融合作。巴拿馬以其開放的金融業而聞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銀行在這里設有分行。中巴建交將為中國金融機構在巴拿馬設立分支機構提供便利。
此外,中巴建交還為兩國產能合作拓寬了渠道。巴拿馬是重要的國際貿易轉運基地,巴拿馬政府有意在港口周邊建設產業園,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巴拿馬還擁有美洲最大的免稅區——科隆自貿區。兩國貿易聯系也將跨上新臺階。
此外,巴拿馬地處兩洋交界處,同時也是南北美洲交叉點,地緣位置十分關鍵。
巴拿馬在拉美地區事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和美洲國家組織等重要地區性組織的成員國。中巴建交有利于增強中國與拉美地區性組織的友好關系。
同時,巴拿馬也已經成為眾多中國大型企業進入美洲市場的重要門戶。
巴拿馬與大陸建交,是對臺灣蔡英文當局的沉重打擊。巴拿馬是臺之前“邦交國”中影響力最大的之一,是臺在中美洲“邦交國”的龍頭。此時蔡英文當局一定處在一片驚慌之中,擔心中美洲“邦交國”會學巴拿馬,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惶恐也沒用不如早點清醒一下認清“no zuo no die”這個道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注相關虛假貿易、違規購匯等行為,加大合規性檢查,降低違規風險。密切跟蹤內外部形勢變化,應對流動性波動加劇的挑戰,合理安排到期資金,防范流動性風險。
針對金磚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嘗試成立“金磚國家貿易救濟共同基金”,各國按各自貿易份額出資,主要用于金磚五國內部貿易爭端和糾紛的防治和解決貿易爭端裁決中被判為受損國的產業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銀行的運營一直面臨種種挑戰。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疲弱、利率低迷、監管趨嚴,以及包括來自金融科技領域日趨激烈的競爭。近
金磚國家在氣候變化、全球消除貧困等重大議題上進行溝通,協調立場,在全球治理領域發出了響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