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像北約峰會那樣的盟友峰會,也不是國際性組織開的峰會,更不是幾乎所有國家都會參與的聯合國大會,這是一場由一個國家因一個倡議而組織的一場高峰論壇,還是第一次召開。僅僅是這樣一個高峰論壇,竟然可以匯集29個國家的元首和領導人到京,70多個國際組織和1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參會。這場峰會,全球矚目,而大家的到來有兩個原因:一、這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二、這是中國組織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全世界如此關注“一帶一路”?為啥他們都愿意參與“一帶一路”?為啥提出“一帶一路”的是中國而非美國?
為啥全世界都關注“一帶一路”和想參與“一帶一路”?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根本原因有三:
一、世界經濟發展已遇到技術革新不能解決的“極限瓶頸”,“一帶一路”倡議是唯一讓人信服的有望突破“極限瓶頸”的思路。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在占豪看來有五大根本原因:
(一)、杠桿增長難以為繼。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市場無限制的放大信用,撬動資本杠桿,靠杠桿驅動增長,美國大機構的杠桿普遍在30倍以上,中小機構更高。這種杠桿早晚難以為繼,危機爆發是早晚的事。
(二)、窮兵黷武陷入戰爭泥潭。
美國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六七年時間大約花了6萬億美元,平均每年1萬億美元,這么大的消耗卻沒什么實際收益,缺口總是需要填補的。當年,格林斯潘認為,只要美國拿下阿富汗、伊拉克并進而拿下伊朗,控制了能源定價權和商品流向,擁有貨幣霸權,美國可以無限制借錢。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功敗垂成,希拉里一度追著格林斯潘說他是個騙子。
(三)、資本在虛擬市場的空轉。
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在以華爾街為首的虛擬市場空轉即可獲得巨大差價利潤,如此輕松獲利資本哪里還有動力去投資實體經濟?于是,大量積累下來的泡沫最終破裂。
(四)、全世界的生產已無法滿足西方的窮兵黷武與奢侈生活。
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制定的經濟規則,所以他們可以用知識產權、商品定價權及技術和資本優勢來控制生產利益的流向。然而,由于西方過度福利化、消費化,再加上窮兵黷武,使得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成果都無法支撐以美國為首的經濟。
(五)、西方進入老齡化社會,需求和創造力都在降低。
西方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其社會的總需求已經陷入停滯,同時由于所謂的“快樂教育”導致西方的創新能力已經有所減弱,這話總需求和創造力的減弱都影響了西方作為需求方對經濟的驅動能力。
上述五大原因互相促進,最終引爆次貸危機,并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從經濟本質上說是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出現了問題而引發的。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掌握著資本的流動,但其本身的需求到了天花板;與此同時,掌握著生產、生活資料等商品生產制造的新興市場卻缺少進一步的資本投資。一方面是資本冗余與高杠桿空轉,另一邊是因外需不足經濟驅動力減弱,最終美國的一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最終變成了經濟危機。
所以,要解決當前世界經濟的問題,通過提振已經沒有空間的西方市場需求已經不能驅動世界經濟,靠所謂的創新和資本在西方資本市場空轉已經不能把更多新興市場人口卷入其中當然也就無法完全通過創新解決世界經濟問題。正是這兩點根本原因,我們才看到西方量化寬松只是轉嫁了危機矛盾,卻并沒有根本性解決世界經濟的發展的問題,世界經濟依然處在后危機時代而無法走出。
如何解決這樣的世界經濟難題?答案只有一個:找新需求!
新需求在哪里?
發達國家市場已經飽和,科技創新由于不能把更多新興市場或欠發達市場國家的人口卷入而無法真正帶動全世界經濟的發展,所以世界經濟無論是靠發達國家撒錢或單純科技創新都不能真正解決發展問題。真正能產生大需求的地方,是那些不夠發達的新興市場,那里的人因為經濟落后還有很多需求沒有滿足,所以要想讓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將更多新興市場、欠發達市場的經濟給刺激起來,激活這些市場需求從而驅動世界經濟增長。
然而,問題在于,新興市場、欠發達市場沒資金、沒技術,連基礎設施都沒有,怎么發展?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發展得不夠,結果市場需求被嚴重壓抑,世界經濟產生新需求面臨巨大困難,各國都是如此,缺資金,缺技術,那些較為落后的國家急需投資和技術來刺激需求發展,刺激經濟發展。
就在這個世界都在迷茫的時候,中國元首在2013年10月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尼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這一倡議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一起努力來搞建設,把歷史上以中國為起點的“一帶”和“一路”用新時代的力量給連接起來。
連接,必然有基礎建設,基礎建必然帶動需求增長,需求會帶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又會刺激新的需求,如此循環下來,經濟自然就進入了正循環,也就解了大年世界經濟所面臨的滯漲危機。
大家一看,這事聽起來不錯啊,于是大家都趕緊和中國溝通,要聽聽中國的“一帶一路”。而中國提出的計劃、方案體系,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了這的確是一個絕佳思路。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任何其他一個替代思路比這個更好。對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市場來說,他們缺錢、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對發達國家來說,他們有錢缺項目,缺平臺。現在,中國把這一切都提供了。
想想看,大家發展都遇到了瓶頸,中國給了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可以突破瓶頸的思路,各國當然會很愿意一起和中國探索這條路。這就是“一帶一路”受到關注的最初原因。
二、這一倡議是立足于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合作共贏的世界新政治理念基礎之上的。
新中國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原則,所以我們國家與任何國家交往都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原則。中國不在政治上干涉其它國家,在經濟合作上還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合作共贏,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理念對當今弱肉強食的世界來說可謂新鮮。想想看,如果一個比自己強大的國家尊重自己,還要幫助自己發展,是不是會有很多國家感興趣?
很多人總是認為中國太軟,嫉恨美國霸權,羨慕俄羅斯的強勢。但是,問題在于,霸權必不能久,強硬必不能和。所以,中國雖然需要調整過去的“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但卻不可國強必霸,也不可恃強凌弱。未來,中國只需要堅持中國一直堅持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同時,注意適當立威即可達到比美俄更好的效果。
三、這一倡議是由中國提出并推動的。
之所以這么多國家認可“一帶一路”倡議,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這事由中國提出并推動的。可能有人就會問了,為啥中國提出并推動就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和參與,難道換其他國家不可以嗎?美國都不行嗎?
事實上,這事還真的只有中國提出并推進才能獲得如此關注度和參與度,美國完全做不到中國這樣的效果。為什么這樣說呢?在占豪看來,根本原因有三:
一、中國有足夠強大的基礎工業能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已空心化。
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那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的,必須有強大的工業能力作為后盾。當今世界,誰還有像中國這樣的基礎工業能力?美國為首的西方早已經濟空心化,他們雖然還保留著高端制造,但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已經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認為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無法承擔起這樣的偉大倡議。想想看,像美歐那樣的建設成本和建設效率,他們怎么可能支撐得起這樣的倡議?中國則不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基礎工業建設能力,中國的這種能力足以承擔“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
所以,當提出該倡議的是中國時,大家是信服中國這種能力的。相反,如果是其他國家,估計大家也就是那么一聽。
二、美國的地緣位置決定他無法成為“一帶一路”的核心推動者。
美國地處北美,與歐亞大陸左右隔著太平洋和大西洋,這么遠的距離決定了美國不可能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推動者和主導者。也正是這個原因,美國是不想“一帶一路”倡議獲得好的實施的。中國則不同,中國地處歐亞大陸的東端,經濟實力、工業能力和技術管理能力都很強大,中國當然就比美國擁有更多優勢。
三、中國有足夠大的動力推動這一倡議。
美國也好,歐盟也罷,由于他們的經濟體已經去工業化,基礎工業能力已經很弱,他們根本沒有動力和能力主動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則不同,中國基礎工業生產能力極強,產能過剩,急需更廣闊的市場消化中國中國的工業產能。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初步完成了資本積累,中國資本正面臨輸出需要。
一方面中國可以提供工業生產,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投資,相關國家要做的就是和中國合作運營或以國家的資源、未來的市場作為抵押向中國貸款即可。這就像有一個土豪,突然對正在發愁怎么發展自己的你說,給你投資讓你發展,給你生意讓你做,你把未來掙的錢分給他一部分或把你的生意分給他一部分即可。這種事你干不干?肯定干啊!現在很多國家就是這種心態。
相關國家之所以相信中國會那么做,因為中國有巨大產能需要輸出,有資本需要輸出。而發達國家也看到了機會,是因為中國有足夠強大的工業能力能把這事干好,自己可以可以投錢搭上便車賺錢,否則錯過了錢都讓別人賺了,自己的發展當然就不好了。更何況,一旦基礎設施發展好了,貿易、投資機會就都來了。
上述邏輯,就是“一帶一路”倡議被全球矚目的根本原因!
2017年的今天,不管你信不信,中國已經是世界的引導者,正在引領世界向前發展。不信沒關系,慢慢看別人發展,看著看著就信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大家好,又是一周的周六了,今天咱們來聊聊影響個股股價的相關因素,之前的視頻咱們已經從最基礎的股票相關知識,股票行業及題材概念進行了學習,那么影響個股股價不只是單方
陳剛 十九大代表、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舉世矚目的雄安新區規劃何時出臺? “我們正在全力以赴編制規劃, 雄安新區 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要保持歷史耐心和
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15日在“2017金融街論壇”上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善于“做加法”,也要勇于“做減法”。“做減法”方面,要把金融亂象減下來,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
大灣區的規劃要賦予其法規的約束力,成為區域內城市未來進行城市規劃修編調整的法定依據。在此基礎上,寄望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成為城市群規劃的樣本。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曾用三句話來總結金融的本質:第一句,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第二句,“信用”、“杠桿”、“風險”;第三句,金融不是單純的卡拉OK、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