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上任將滿一周年。她須面對的未來不再是意義空洞的“現狀”,而是三個非常具體的重大轉變。它們恰好分別反映在最近的三個新聞事件上。
美國對臺態度的轉變
第一是美國對臺態度的轉變。如媒體所廣泛報導,蔡英文“不排除”再與特朗普總統通話的談話,迅速被特朗普打了回票。這個插曲顯示,美國已清楚地把美臺關系置于美中關系之下,所謂美臺“共同價值”放兩邊,國家利益擺中間?;诔r問題的緊迫性及特朗普習近平新締私誼,特朗普甚至表示“我不會給他(習近平)添麻煩…我一定要先跟他商量”。
這是第一次美國總統表示美臺關系要先與北京商量。這個轉變很像當年布什總統在九一一事件后,立即把美中關系從對抗轉成合作,并全然冷落對臺關系。展望可見的未來,被美中邊緣化的臺灣還能在兩岸矛盾最深的政治(如一個中國問題)、外交(如WHA參與)、及軍事安全上得到多少外援,不容過度樂觀。
島內民心思變
第二是臺灣內部民心士氣的轉變。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莫健上月拜會若干民代時,關注“年金改革引起的社會紛亂現象,會不會影響臺灣軍心”。他這句話并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但他把臺灣的安全與“內政”放在一起思考,可謂用心極深。
筆者曾撰文簡化兩岸三黨的格局為三組“二打一”圖像。也就是說,藍綠共同保衛臺灣,對抗大陸;藍紅一致反對臺獨,對抗分裂勢力;紅綠都要對付國民黨?,F今藍營積弱不振,“二打一”已經變成紅綠對打局面。其中反對臺獨力量固然削弱,使臺獨變得更為可能。但吊詭的是,保衛臺灣的力量也同時減半,使得臺灣處境更加危險,當然“被統一”風險也加大。
藍綠民代在臺立法機構為“前瞻計劃”大打出手
蔡英文當局迄今假借“轉型正義”及其它看似正當的名目進行的“改革”措施,正在一步步有計劃地打造一個可讓民進黨永續執政的新臺灣,以及一個可以全面掌控行政、立法、司法權的“大總統”制。這個轉型計劃的每一步,其實都在無情地撕裂社會,踐踏部分民眾的集體記憶,以及傷害他們的自尊,讓越來越多曾經熱愛臺灣、愿意拋頭顱灑熱血保衛臺灣的民眾,逐漸冷漠甚至心死。將來臺灣一旦有難,這一半人如果袖手,后果實難想像。尤其向來是保臺主力的軍人及公務員士氣跌落谷底以后,將來誰愿站上第一線?這是莫健詢問的深層涵義。
進一步說,沒有團結,沒有士氣,武器裝備再精良也沒有用。更何況目前蔡英文當局推出的軍備計劃,不管是對美軍購或武器自造,都要好多年才初具戰力,如何能抵擋未來三年的威脅?
大陸民眾善意減退
第三就是大陸對臺民意的轉變。過去二十年臺灣安全的最大依賴,其實是大陸民眾的善意。只要大陸民眾繼續對臺灣懷有好感,中共如想采取任何強硬動作都會有所顧忌。但過去一年大陸民眾普遍感到“癡心換絕情”的刺痛,再看著臺灣積極“親美日,遠中國”,并以小步快跑方式推動所謂的“柔性臺獨”,大陸內部“武統”的聲音自然高漲。
這三大轉變全都對臺灣的安全與地位不利,且短期內似乎都不會好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雖說我們特色的大A股這些年來冰火交融,大災小難層出不窮。飽經風霜的小散能存活到現在的確是真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欣喜的發現,2017年的下半年貌似已經開始見到了黎明的曙光,
企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借助 “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融進去、強起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杠桿、降成本的進程中實現自我革
作為最主要、著名的區塊鏈技術載體和應用,比特幣是全球化的區塊鏈資產,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因此完全取締有難度,但的確應該進一步規范虛擬貨幣的交易
應充分理解中央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回歸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價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客觀看待房地產企業投資特色小鎮行為,建立有效的
拘留7天的處罰,真是大快人心。道德是夸出來的,也是罰出來的,對道德行為的激勵與不道德行為的懲罰“一個都不能少”。對于一些不講道德的人,就要給予必要的譴責,當其觸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