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9 17:34 來源:第一財經 瀏覽量:
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7)》近日在北京發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科研處處長、京津冀藍皮書主編祝合良表示,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以來,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聯防聯控機制日益完善。2015年12月份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大氣、水、土壤防治提出明確目標和具體措施。
“生態建設合作不斷密切,三年來京津冀三地簽訂了一系列區域合作協議,進入全面合作階段。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深化,目前基本形成京津冀綠色低碳發展格局,通過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壓減煤炭,發展清潔能源。生態扶貧工作不斷明顯,2016年10月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相關扶貧工作的方案,有針對性進行開展,一對一進行幫扶。”祝合良稱。
不過,他也表示,當前,京津冀在生態保護方面,需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尤其是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和空白。
藍皮書指出,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是實現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有效保障。政府在生態補償方面應該發揮主體和主導作用,應建立以中央政府補償為主、地方間橫向補償為輔的生態補償機制。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進行明確分工,中央政府應重點解決生態涵養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包括提升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以保證對生態涵養區生態補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因此,應提升中央對生態涵養區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適度壓減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地方政府應根據“誰受益、誰付費”原則,進行基于項目的橫向補償。要完善政府間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環境保護政策實施所形成的增支減收給予合理補償,可采取項目補償、政策補償、資金補償(財政補貼、財政轉移支付)、智力補償、技術補償、實物補償、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
藍皮書建議,在京津冀地區共建國家級生態合作試驗區,統一補償標準。將河北省的承德、張家口、保定山區,北京西部、北部,天津北部等生態涵養區,共同申請國家級生態合作試驗區,通過生態補償政策的先行先試,為全國生態涵養區發展探索新路子。通過建立合作試驗區,加快生態補償的市場化改革,推進生態資源價值化,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運作機制。
外匯局前官員管濤:目前來看外儲大概率保持穩中趨升
據發改委網站29日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清理規范涉企政府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通知,降低了部分
“養老型公募基金擔負著拓寬養老金投資渠道的功能。”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養老型基金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未來,人均收入提升、人口老齡化、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濟學家巴曙松:2020年前中國債市預計有40萬億增長空間
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7)》近日在北京發布。
新加坡金管局:放松對樓市限制的時機還沒有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