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在6月13日ofo的B2B業務負責人邵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ofo B2B各項業務進展順利,目前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同時ofo在國內100余座城市也已實現盈利。”
成立兩個月的ofoB2B事業部,主要業務涵蓋了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和企業綠卡。兩個月營收超過1億,一個月便是5千萬左右,這對一個月運營成本大概在五六個億左右的ofo來說,顯然杯水車薪,而“百城盈利”還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在經過E輪融資后,3月,ofo將旗下小黃車抵押給阿里融資,5月ofo傳出戴威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這樣,摩拜背后有美團,哈羅單車背后有阿里。而ofo想要獨立發展,就注定燒錢模式難以持續,此后,ofo便推出了一系列商業化舉措。
售賣車身廣告、APP開屏廣告等業務,應該是ofo的生財之道。近日,又傳出ofo正在試水新的計費方式和方法,用戶的使用費用與使用時間關聯。這被用戶理解為漲價!
去年11月份,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公開表示,ofo已經擁有2億用戶。ofo起初押金為99元,2017年6月將新用戶押金上漲至199元。
目前來看,共享單車市場競爭仍然激烈。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選擇提高押金和漲價無異于飲鴆止渴,共享單車漲價即便是大勢所趨,但也應該是發生在壟斷之后。
最重要的是,提高押金也好,漲價也罷,用戶買賬嗎?
本文“ofo宣城百城盈利,試水收費新方式”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