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對中國制造的打擊不小。
先是在“301”調查報告中,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指手畫腳,后又祭出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組合拳——對中國知名通信企業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中國制造幻想破滅”“生存還是死亡”,全國人民開始反思。中國制造,真的迎來了至暗時刻嗎?
不,今天我要給你打點雞血。在制造業,擁有專利并且能夠制定標準的才算真牛。咱們的中國制造,有可以在國際上制定標準的技術嗎?不多,但是有的。
“為我所用,以我為主”的中國高鐵
“我就感覺到快,像有人催著跑,我們現在正適合做這樣的車。”
1978年,鄧小平到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條高鐵,都在日本。
當鄧小平第一次坐上日本高鐵——新干線時,日本工作人員故意問他有何感想,鄧小平說出了上面這段話。
這段影像傳到中國后,高鐵的概念才開始普及,不甘落后的中國人發誓一定要造出自己的高鐵。
沒有技術?找最好的國際巨頭談判,我們跟著學!只肯轉讓一半技術?沒問題,我們自主研發!結合德日法三家之長,在我們的工程師經過艱苦的技術攻堅后,沒過幾年,中國就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諧號”動車。
2015年夏天,一個中國旅行的瑞典小伙,在乘坐京滬高鐵時錄了一段9分鐘的視頻,讓全世界被中國高鐵震驚了。
視頻中,他把硬幣立在時速310公里的高鐵車窗窗沿,硬幣穩穩站立長達9分鐘不倒,直到列車變換軌道時才倒下。
日本網友不服氣,在他們引以為傲的新干線上試了10分鐘也沒讓硬幣立住,只好放棄。
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高鐵國家隊就已經殺進全球市場,拿下了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高鐵項目。如今,全世界83%擁有鐵路的國家,都在使用中國的產品。
被極寒、霧霾、柳絮、風沙“淬煉”出的“中國標準”正逐漸超越過去的歐標與日標,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
如果說中國高鐵技術的逆襲,尚不足以證明中國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那么特高壓輸電技術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首創,全世界只有中國實踐成功并實現商業化運營。
土生土長的特高壓
“國外沒有的東西,中國能不能搞,敢不敢搞?”
帶著這個疑問,李立浧硬著頭皮接下跨越半個中國的特高壓電力輸送任務。
我們都知道,胡煥庸線以東,是中國93.43%的人口生活所在地。這里長期依賴煤炭為主的火力發電,大部分都市上空都被霧霾覆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
有沒有可能不燒煤炭,換用更清潔的能源呢?當然可以。
但問題是,中國的大量清潔能源都分布在西部偏遠地區,要想輸送到中東部地區,如何跨越高海拔、重覆冰的3000多公里?這也是李立浧不得不面臨的難題。
從技術到設備研發,沒有任何國內外經驗可借鑒,團隊受到的質疑聲越大,獲得的經驗也就成倍地積累。
2010年,兩個國家級示范工程建成。每天輸送電量可達到2.4億千瓦時,相當于1200輛百噸級載重卡車每天穿梭數千公里的運載量,通過電網瞬時完成。
在這次艱難的嘗試中,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形成國家標準54項,行業標準38項。
事實證明,特高壓不僅能搞,還要走出去,加速推進全球能源互聯互通。
說起制定標準的中國制造,我們可以底氣十足地說出這些舉著國家名片的建設工程,但說到中國企業,能夠拿得出手的其實寥寥,海爾算濃墨重彩的一筆。
世界冰箱進入“中國時代”——海爾
眾所周知,在家電行業這張賭桌上,歐美日韓一直霸占四角,而中國向來都是追趕者的身份。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制造走上牌桌、同臺競技的契機,而海爾成功走出去的方法分這兩步:
① 品牌全球化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家電企業紛紛選擇“出海”,開始踏入國際市場。多數企業選擇了切入快、收益多卻不能樹立品牌的貼牌代工模式。
而海爾冰箱卻選擇了出海創牌之路。截至目前,海爾冰箱已在全球建立起了10+N研發模式,布局30座工廠等。其中,在研發層面,以全球10大研發中心作為平臺依托,不斷延伸出根據用戶痛點隨時并聯全球資源的N個研發力量。
如今,海爾冰箱通過在全球樹立起了自主品牌。根據歐睿國際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報告顯示,海爾冰箱以17.3%的市場份額連續10年雄踞全球冰箱第一。
不僅如此,海爾還以用戶最佳體驗為標準,實現了從產品品牌向物聯網生態品牌的升級,同時在與用戶的不斷交互中迭代增值,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實現與用戶的共贏。
② 搶占知識產權
占據市場份額第一還遠遠不夠,搶占知識產權,制定中國標準才是中國企業的目標。
2015年,海爾冰箱牽頭制定世界首個IEC冰箱保鮮標準得以立項成功,實現了中國家電企業牽頭制定國際標準的“零的突破”。2017年,海爾冰箱主導制定了全球首個《全空間保鮮電冰箱標準》。
截止到目前,中國家電領域80%的國際標準制修訂提案和80%的國際標準專家都來自海爾。而海爾冰箱也成了中國提報國際標準制修訂提案最多的冰箱企業。
這標志著中國制造在家電市場也擁有了話語權。海爾冰箱在科技產品、標準專利以及市場領先的情形下,正式引領世界冰箱行業進入了“海爾時代”。
讀書時,教科書上說中國沒趕上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如今看到中國在一些領域步入世界領先,也算是教科書級別的反轉了。
工業革命 4.0 時代,標準制定再次回到群雄逐鹿、強者為王的時間節點。
不論是舉著國家名片的高鐵技術、特高壓輸電技術,還是正在家電領域大放光彩的海爾冰箱,都證明著這樣一個事實:任何工業強國都有難以模仿的核心科技能力與崛起經驗,后發國家更須要抓緊知識產權的研發和推廣,才能打破對既有強國科技轉移的路徑依賴,形成獨立的工業組織能力與技術能力。
本文“中國制造的至暗時刻?可這些領域我們從來不虛”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逃離北上廣”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像蛋炒飯,幾乎每年都要拿出來炒一番。 那幾年,人們年復一年地說著,但許多人仍然選擇留在一線 城市 。而現在,有些東西似乎變得不一樣了
5月3日早間,小米集團向港交所遞交 上市 申請。招股書已然掛在了交易所官網上,不出三個月,小米的股票就要開始交易了。 大多數人知曉的知名企業,往往以上市敲鐘作為企業發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訂后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這家擁有超三十年歷史的證券交易所迎來其發展中的歷史性一刻。 三天之后,小米提交招股書,正式申請
(盡管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會削弱長期經濟增長潛力,我們仍需關注“低生育率陷阱”導致的人口規模萎縮問題。圖/視覺中國) 甘犁/文 國家統計局年初發布數據,中國2017年比2016年
聚焦出行市場,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涌入淘金。 福特日前發布消息稱,旗下福特智能出行有限責任公司(福特智能出行)與眾泰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眾泰汽車)近日簽署了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