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載悠長學府,雙甲子薪火相傳。5月4日,北大迎來了120年校慶。
為慶祝北大建校120周年,誕生于北大校園的ofo小黃車給北大師生提供了定制版的“百廿”小黃車。
北大見證了ofo小黃車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全過程。在北大,ofo創始團隊成員相遇相知;在北大,ofo創始團隊開創了一項志在影響全人類生活的事業;在北大,ofo創始團隊努力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全球共享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ofo現已在全球連接了超過14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3200萬,為全球22個國家超250座城市2.5億用戶,提供了超70億次出行服務。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年初發布的《2017年共享經濟社會影響報告》指出,共享單車有效拉動了上下游產業,不斷提振行業內生動力,持續營造新生態體系。2017年其共計為全社會帶來2213億元經濟社會影響,賦能傳統產業222億元,拉動新興產業232億元,拉動就業量39萬人次。
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背后,是以ofo為首的共享單車對全社會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和變革。小到街頭維修單車的師傅,大到生產自行車的工廠;近到在你身邊的每一輛小黃車,遠到ofo遍布全球的海外市場。共享單車已經深刻的改變了每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于北大 影響全球
北大自誕生到現在歷經120年風雨, “敢為天下先”的膽魄,勇于突破創新的自信與信念始終如一。
2015年6月,當車牌號為8808的第一輛ofo共享單車在北大校園內上線的時候,很多人對共享“共享”這個概念還很陌生,也很少有人想到,這樣一家由5名北大學生創建,誕生于北大校園內的公司,將會以一種全新的模式和理念,深刻影響著中國乃至全球用戶出行方式和生活理念。
魯迅在《我觀北大》一文中寫道,“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戴威說,在北大的七年,他與身邊的同學、老師聊得最多的是個人理想、社會現狀、民族命運以及中國青年對國家發展的責任與擔當。基于此,ofo選擇與公眾利益相關的出行領域作為創業的切口,用共享單車的方式解決短途出行難題。
從夢想到現實 共享單車賦能傳統產業
美國作家Peter Hessler在他的紀實文學作品《江城》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1997年的成都,人們把“內置因特爾處理器”這幾個字寫在自行車車架、擋泥板上,作為一種流行元素。人們覺得它代表著先進、尖端、國際化。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鮮活體驗。
從自行車誕生到現在,已經200多年歷史。這期間但車的型態基本大同小異。想要突破創新,難度非常高。
然而,20年后,ofo讓這個場景成為了現實。ofo將智能芯片置于車內,讓這些單車擁有了定位、控制和數據傳輸的功能。
截至目前,ofo小黃車已經迭代了9代智能鎖,包括內置北斗導航芯片的天王星智能鎖、NB-IoT物聯網鎖和NFC智能鎖等。與此同時,ofo正在力爭使共享單車成為中國5G互聯網行業標準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
除了新興行業不斷發展外,ofo小黃車還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ofo先后與鳳凰和飛鴿等20余家國內知名傳統自行車生產企業建立供應關系,直接或間接帶動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約75億元。重振一批傳統自行車生產企業及上下游企業。
此外,共享單車還直接推動了自行車產品的智能化升級,不斷加速自行車行業技術的改造速度。在單車生產制造過程中,還大幅度提高了產線的自動化率,一條產線每天生產單車2400輛。這種“互聯網共享平臺“和“線下制造業”的技術、數據、供應鏈的合作模式,對于互聯網+傳統行業具有啟發作用。 根據《2017年共享經濟社會影響報告》,共享單車推動傳統自行車產業智能化發展,帶動直接產出454億元。
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亟待挖掘和壯大新動能。在此背景下,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為正處于戰略轉型的中國經濟增添了有效的抓手,而技術與模式上雙創新的共享單車,則成為“互聯網+”新興經濟中的佼佼者,共享單車也被稱作中國“新四大發明”。
留住綠水青山 共享單車成功實踐
共享單車解決了城市出現最后一公里的大難題,打造了慢行交通系統,同時也喚起了更多人對自行車的回憶。以前,自行車曾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國也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隨著私家車的興起,自行車慢慢的被人遺忘。ofo首創的無樁共享模式,讓隨用隨取成為了現實,也迅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共享單車在節能減排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根據信通院《2017年共享經濟社會影響報告》,共享單車一方面減少了能源燃料消耗,2017年共享單車節約汽油141萬噸,相當于2017年全國汽油產量的1%,節約能源使用成本124億元;另一方面共享單車2017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2萬噸,減少PM2.5排放量322萬噸,共節約大氣污染治理成本16億元,相當于中央財政大氣污染治理費用的1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環保理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騎行ofo小黃車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已經成為更多普通人的態度。實踐證明,共享單車是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創造金山銀山的成功實踐。
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 中國模式向世界輸出
“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這是ofo小黃車誕生時,創始人戴威為公司確定的使命和遠景。“要為全球20億人提供無差別的出行服務”,“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ofo小黃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中國對世界的堅定的信念,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責任。
今年4月,莫迪訪問中國,來向中國取經學習“中國制造”和“數字中國”。近年來,印度政府推出“數字印度”計劃,共享單車這樣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印度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機遇。ofo日前宣布,2018年第一季度,ofo印度市場訂單量超過110萬單。ofo印度市場訂單突破100萬單大關,僅花費10周時間。
印度僅僅是ofo小黃車在全球化道路上高歌猛進的一個縮影。在英國、美國、新加坡,小黃車的身影無處不在,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ofo已經在海外70余座城市開展運營,投放超過12萬輛共享單車,為海外用戶累計提供超過2500萬次騎行服務。
低成本、低價格曾被認為是“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優勢。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在實現技術的提升和品牌的樹立,逐步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自行車作為中國飛速發展的見證者,正重新成為公眾的聚焦點,在新時代發揮著新作用。中國共享單車模式也已經在全球落地生根,各種各樣的外國共享單車品牌如雨后春筍,然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復制中國共享單車的模式,這正是中國全球影響力的體現。
心系國家,愿意以自己一生換來民族的繁榮昌盛。這是北大120年來不斷的血脈。 ofo小黃車取得的一份份的成績單,就是流淌在北大血脈中創新與突破的寫照。
守正創新,引領未來。ofo在短短三年間所取得的成績,正是源于戴威和其他創始團隊成員的努力,源于這群腳踏實地,為夢想執著奮斗的年輕人。在北大120年校慶之際,ofo小黃車更將不斷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砥礪前行,不懈奮斗。
本文“從北大到全球:ofo小黃車的守正創新”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