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昨天瘋傳的阿里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還沒塵埃落定,今天,微信群就爆出盒馬創始人侯毅開懟美團:
侯毅說,盒馬將推出全新的外賣形式,要打掉美團200億美金估值的一半,要報這兩年的封殺之仇。
侯毅真是個耿直的老板,直接在群里@對手,想想也是有些不可思議,好像太過耿直了,被大家比喻為,有點小孩打架的感覺。
不過,據了解侯毅的人解釋說,侯毅向來如此,有啥說啥,這段話非但不是兒戲,很有可能就是在向美團下戰書!
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的傳聞,和侯毅向美團下戰書,肯定不是沒有關系的。
Part-2
在討論阿里盒馬VS美團的故事之前,我先插播一件事,2月7號,調戲電商發了一篇文章《重磅:京東新通路將接入餐飲行業,中小飯館的春天要來了?》,現在,互聯網圈里的事兒,不能只看一家,也不能只看對應的兩家,還得看看周圍的幾家。
戲哥年前得到一位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京東打算入局餐飲供應鏈,也就是為中小餐館提供采購供應鏈服務,對京東來說,這事還真是有點新鮮,不過,這也符合劉強東的無界零售思想。
如果把阿里對餐飲的動向,與京東對餐飲的動作,結合起來看,會怎么樣?
阿里早就有了口碑和盒馬,并且已經占據了32.94%的餓了么股份,位居第一大股東,如今,還要直接完全吞并,并且,很有可能讓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離開,徹底接管餓了么,阿里意圖整合餐飲的全服務體系的目的,不言自明。
昨天傳出被收購的消息后,張旭豪對于對賭傳言的否定,含糊其辭,且沒有正面回應問題
如果說淘寶是對中小賣家的收割,天貓是對制造品牌的收割,那么阿里接下來將要收割的,就是餐飲大產業了。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餐飲行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2017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是40萬億,意味著餐飲市場超過4.32萬億。
整個電商行業的GMV增長,已經比較緩慢了,下一步去哪里找增長呢?阿里2017年的Q3財報,已經把盒馬的營業額算上去了,接下來,如果成功收購餓了么,財報增長,就更不用愁了。
這只是財報方面的賬,在業務層面,阿里整合餐飲全體系,到底能干啥呢?
Part-3
據《騰訊科技》報道,2015年8月,餓了么成立了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專注于即時配送本地生活最后一公里。最新數據顯示,蜂鳥日均配送訂單已達450萬單,服務覆蓋1200多個大中小城市,已合作商戶數100 萬家,騎手人數300萬人。
這意味著,阿里將平添上百萬商戶和300萬人的服務隊伍。
一個餐館的所有需求,都可以滿足了,要做好線上營銷,有口碑,要做好外賣,有餓了么,要支付,有支付寶,要借款,有螞蟻金服。
唯獨一點,餐飲供應鏈的解決方案,還沒有成熟,雖然有零售通和1688,但過于松散的平臺模式,解決不了餐飲企業的復雜性需求。
而京東也看到了這個問題,這或許就是京東作為直營模式的機會。
但京東對于餐飲企業的影響力,目前還是略微弱了點,好在美團也是騰訊系,美團點評已經在去年5月實現盈虧平衡,賬上實際儲備資金超過30億元。2017年全年3600億元的交易額、330億元收入則向外界證明了自己。
如果再加上微信的支持,在餐飲這一條戰線上,騰訊系和阿里系,也算各有千秋。
看來,這4.32萬億餐飲份額,又快被瓜分干凈了。
如果說互聯網真的有下半場,對阿里來說,以前都是流量經營,而對餓了么的收購,則標志他們開始了流通經營,以前買流量,造流量,甚至買有流量的平臺比如微博,現在,流量真的被瓜分殆盡,但是,還要尋求增長,怎么辦?
延伸到商品流通環節,從供應鏈到配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那怕讓自己變重,也在所不惜。
以前,馬云說,一家公司有100萬人,會把自己搞死的,現在倒好,直接有300萬人的配送隊伍(有兼職),競爭太激烈,恐怕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畢竟,建立三公里配送圈,把一個個城市區塊化服務,才是阿里未來的根基。
Part-4
落實到實際的地方,真正拼刺刀的,恐怕還是口碑聯合餓了么與美團對打,盒馬能發揮的作用,至少在2018年,還不會太明顯,畢竟店鋪數量還是太少了,打掉美團外賣一半的估值,更多是基于氣憤的話,畢竟,這兩年,美團一直屏蔽盒馬的外賣訂單,對于盒馬引進的餐飲小店的營收,還是有些影響的。
但這也怪不得美團,是盒馬自己建立配送隊伍的,競爭關系下,當然沒法合作了。所以,侯毅這仇,報的有點孩子氣了。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