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企業理性作出的、有助于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的真實合規跨境并購將得到支持。
緩慢復蘇
“年初考慮過到海外并購項目,但最終放棄了。”深市某上市公司高管陳華(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時主要是考慮到不確定性很多,“我們關注到最近又有不少公司活躍起來,我們先觀察這些‘探路石’的效果再作打算。”
陳華口中的“探路石”近期頻頻出現,其中不少是“超級大手筆”。如17日,萬科宣布聯合厚樸投資、高瓴資本、中銀投資等財團參與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的私有化。如果交易達成,總金額高達159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785億元).9日,中遠海控和上港集團宣布了集運市場迄今為止的最大買賣:擬作價最高492.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29億元),要約收購東方海外國際100%股權。
事實上,自從一季度遭遇“急剎車”之后,以上市公司作為主力軍的跨境并購已迎來復蘇期。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發起的海外并購高達139起,幾乎與上年同期的142起持平。同時,商務部7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對外非金融投資達到2016年12月以來最高值,為136億美元,環比增長65.5%,實現連續第二個月正增長。而在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中,跨境并購是重要一塊。
“去年底的新政讓上市公司跨境并購明顯放緩,但二季度的情況比一季度有所改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開始適應新的政策監管環境;另一方面,與我國外匯儲備企穩有關。
1月,我國外匯儲備一度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不過隨后連續5個月上升,2月以來持續穩定在3萬億美元之上,截至6月末的外匯儲備為30567.89億美元。“外匯儲備改善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跨境并購的回暖。”董登新表示,海外并購需要大量消耗外匯,在我國金融市場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
監管力度不減
對于出海并購,像陳華一樣持謹慎態度的上市公司并不少。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目前跡象看,管理層對跨境并購的監管并未放松,反而有更加嚴格的趨勢。
“與非上市公司不同,上市公司海外并購除需符合發改委、商務部、外匯局和國資委等部門的常規監管要求外,還要面臨證監會和交易所規則的監管。”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董秘介紹,隨著滬深交易所持續發揮一線監管職能,上市公司跨境并購越來越成為關注重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6月以來滬深兩大交易所已下發數封針對上市公司跨境并購事項問詢函,要點包括并購標的經營狀況、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情況等。如深交所對大康農業擬2.53億美元并購巴西農產品貿易商進行問詢,上交所對中遠海控擬收購東方海外國際、鵬欣資源擬斥資19億元收購南非奧尼金礦等進行問詢,更對商贏環球擬收購海外女裝資產包進行兩度問詢。
“大部分上市公司跨境并購是為了促進公司發展,但有部分上市公司是為投機套利,蹭熱點炒作股價,還有的上市公司涉嫌轉移資產。”董登新指出,對部分目的不純的海外并購,預計監管力度不會放松,只會更加嚴格。“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增發便利,盲目跨境并購,或炒境外房地產,或對賭收購國外球隊,這都是風險很大的投機行為,監管部門應適當限制這類跨境并購。”
事實也是如此。國家發改委18日再次強調,為防范對外投資風險,有關部門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
機會猶存
“我們這種高新技術型企業肯定希望能到海外進行并購,以提升公司的技術水平。”陳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現實情況是,一方面,上市公司出海熱情不減;一方面,監管力度并未放松。
“不少公司其實對政策有所誤解,監管層多次強調的是對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嚴格監管,對有助于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的真實合規跨境并購應該是持支持態度的。”董登新指出,作為企業中最有資本實力的群體,上市公司跨境并購的剛性需求一直存在。“企業要升級技術或開拓海外市場,跨境并購是一項重要手段。”
監管部門二季度以來也對海外投資頻頻表態,對一些海外并購支持態度明顯。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6月22日在深圳表示,積極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楊國中日前撰文,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對外合理投資,支持符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規劃和能夠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為目的的跨境并購。
對于下半年趨勢和機會,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我國外匯儲備企穩,借助“一帶一路”開放政策,未來一段時間,中資企業海外并購將進一步回暖。具有戰略意義的跨境并購,尤其是產業升級及“一帶一路”項目將占據海外并購市場的主導地位。
“促使中企進行海外投資的驅動因素依然存在,未來有條件、有能力的中國企業將繼續活躍在戰略性對外投資領域。”董登新表示,在此預期下,企業需理性投資,才能借助并購做大做強。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緩慢復蘇,監管力度不減”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超過15個城市了啟動第五輪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產市場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庫存量大幅下降,“庫存降、房價漲”。 然而,事實真相不是這么簡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中國的投資人、 創業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兒打哪兒,要誰好誰就好,要誰亡誰就亡。 過去兩年最火的共享經濟,就拜他們所賜,把一些企
在最引人關注的樂視 投資 上,孫宏斌直言“失敗了”,笑稱這是壯士“斷頭”。不過,自嘲的背后,是孫宏斌對融創對自身運營環境的絕對自信——包括大膽提損,充裕利潤與現金流
東阿阿膠應該感受到了業績上漲乏力帶來的壓力了。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這家生產滋補品阿膠的 上市公司 2017年的業績增速下滑到了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2017年,東阿阿膠實現營
“大數據殺熟”這個詞最近挺火的,因為有些 旅游 App 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判斷對方是不是自己平臺的忠實用戶,如果是,那么對這些老用戶所呈現的酒店、機票價格就會更貴一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