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留美“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其中80%卻是“裸歸”──留美后僅拿到畢業文憑,未獲在當地實習、就業機會,且許多“海歸族”回來就業后呈現“水土不服”。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7日報道,對此,專家日前呼吁,對大陸海外留學生而言,并非以在國外就業為目標;累積國外就業積累工作經驗,適時回國融入創新創業大潮,才是歸宿。
報道稱,隨著大陸出國留學市場漸趨成熟,愈來愈多大陸留學生將獲得海外名企聘用,累積海外工作經驗,視為重要目標之一。由蔓藤教育、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及騰訊聯手合作調研、撰寫的《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日前在北京發布,頗受各界關注。
《白皮書》中指出,2016年大陸送出約55萬名留學生,其中約34萬人選擇赴美;2016年也是留美海歸人數達到歷史新高的一年,但“裸歸”占比高達8成。隨著大陸在世界經濟中比重、地位日益提升,回國發展已成留學生畢業后的“新常態”,據教育部預測,預計至2017年海歸人數將達到66.6萬人次。
“當前美國對外國人開放的崗位遠多于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簽證(H1B)名額,能否找到合適的崗位更取決于內因,即學生選擇的專業與自身的綜合能力”。《白皮書》剖析,大部分留學生留美期間,往往缺乏對當地環境動態、就業需求的了解,通常而言,“技術含量”高的職位,最適合于大陸留學生就業。
具體而言,大陸留學生在美就業難可歸納為內因、外因,外因包括“工作和身份問題的限制”,但并非關鍵因素,《白皮書》認為,大陸留學生若未具備美國職場所需的“硬技術”、“軟技能”,難以戰勝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更不用說與美國本土畢業生競爭。
此外,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大陸競爭力排名已由2016年第25位躍升至第18位,并在“就業表現”項目中,自全球63個主要經濟體脫穎而出、高居首位。世界經濟中心正在向亞洲、特別是大陸傾斜,累積國外就業經驗,適時回國融入創新創業大潮,才是“海歸族”的正途。
當前,大陸留學生在美就業“最高指導原則”,應在于提供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冒尖出頭的工作環境,啟動留學人才的內在動力、競爭力,進而創造出一個“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局面。杰出人才并非“培養”出來,而是經由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環境“培育”而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現象:大陸留美學生80%成“裸歸””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近日,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 發布 “2018 全球 100 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榜”,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 (Brand Finance 發布2018 全球100 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榜”,
過去,海外留學經歷是就業市場一塊重量級的敲門磚;但近年來隨著海外留學人數的增多以及國內教育水平的提高,出國留學從 “ 精英化 ” 逐漸走向 “ 大眾化 ” ,海歸在求職市場
30歲當選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的張云飛說,“我們現在做的事兒國內外幾乎沒什么人在做” 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放棄一年12萬美元的穩定高薪、放棄公司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回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