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6月22日當天,萬達莫名其妙股債雙跌,公司債券跌2.3%,萬達電影也大跌9.87%,隨后在中午緊急停牌。
無獨有偶,下午又一個民間資本大佬“復星系”同樣拿到了股債雙殺的劇本。兩家公司都在事后發表了“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的聲明,同時也開始動用自己的資源在社交平臺上澄清信息。6月23日,兩家公司相關股票的股價已有回升,局面似乎暫時得到了控制。
有相關機構粗略估算了一下,按王健林間接控股萬達約60%的股份來算的話,6月22日這個“黑色星期四”,早盤兩小時,國民岳父因為這個風波損失竟然高達將近40億。不過趁著這波價格下挫,一些互通資金大筆買入上述兩只股票。
細究這場“斷崖”式股票跳水,可能來自于網上流傳的一個銀監會6月中旬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大行排查包括海航、萬達、復星、浙江羅森內里等公司的授信和風險問題。這幾個公司的共性就是:負債率較高、在銀行業敞口大、海外并購兇猛、民企。
不妨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這場跨國戀,表面風光之外,還有些什么情況?
2017年6月6日,胡潤百富榜發布了《2017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特別報告》,從這篇報告來看,2016年可以說是海外并購史上第一個高潮,海外并購筆數438筆,增長21%,且民間資本表現尤為搶眼,在并購金額上趕超了國家隊。其中低調神秘的海航領跑,安邦、萬達、騰訊、復星等知名大企業都紛紛上榜。
特別是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兩位“大佬”萬達和復興,在商業跨國戀情中表現尤為搶眼。在2016年,萬達以35億美元現金100%收購美國傳奇影業股份,萬達旗下的AMC院線宣布將收購美國連鎖影院卡麥克及歐洲第一大院線,完成了世界級的院線巨頭的布局。而復星高調進行了18個并購案,產業涉及文化娛樂、金融、實業等各個方面。2017年1季度并購數據雖然比2016年有所回落,但仍然顯著高于2015。
海外并購是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布局重要一環,尤其是國內手握大量留存收益的企業,在國內“資產荒”的背景下,在國外企業出現經營問題或是有出售意向的時候出(趁)手(火)相(打)助(劫),其實是很劃算的買賣。大型海外并購需要發改委審批,所有海外并購都需要發改委備案,需要商務部審批,需要到外匯管理局做外匯登記,總體來說國家對海外并購還是支持的,否則也不會有井噴級數量增長。
但是海外并購看似風光大婚,背后可能有不為人知的苦衷。首先是債務問題,不單單是中國的收購方,世界范圍內的收購方都面臨著“舉債收購”的考驗,相當多的被并購方會要求現金收購,幾十億美金的收購也不是企業自由現金流能支撐的,于是更多企業選擇了舉債收購。復星集團董事長控制的債務總額已經達到469.29億元,高達其自身EBITDA的50倍,銀行界人士分析萬達應付的存續債券規模約870億,貸款1000億。
難怪銀監會會要求內部排查風險,這種杠桿收購一旦出現問題,將對實業的上下游行業和銀行造成嚴重打擊。
另外,由于海外并購常常發生“蛇吞象”和“水土不服”的問題,并購之后消化不良“并而不合”的問題時有發生,日本郵政收購澳洲物流公司拓領集團,合并財務報表計算后發現,這比并購讓日本郵政賠出了自民營化以來首次虧損。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集團,已基本看得出是一筆賠錢買賣。有些企業因為對國外經營情況并不了解,并購之后只能全部任用被并購方德管理層,并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控制權。
再者,現在更多公司開始了金融行業、新聞傳媒、文化娛樂等行業的并購方案,這些行業由于具有大量無形資產和特殊估值方式,使得收購價霧里看花,也為轉移資產大開便利之門,威脅到我國監管的重點之一—外匯儲備。從今年對海外并購的態度來看,會對外匯產生巨大影響的海外并購、不符合“去杠桿”要求的高杠桿倍數收購、又轉移資產嫌疑的海外收購,在監管審核上一定會趨嚴。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萬達被查,原來是因為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揭秘:萬達為何被查?”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