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落,高風險偏好板塊出現明顯回調;與此同時,6月份金融數據較好,使得以大金融為代表的大盤、低市盈率指數表現較好,上證50再創階段新高。不過,這并未激發小盤股跟隨表現,且創業板因中報業績風險因素觸發,接連走出下跌行情。在大金融的支撐下,A股市場頑強守住了3200點關口,預計短線市場風格仍將偏向績優低估值板塊。
多因素支撐金融股崛起
上周,保險、銀行、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股盤中反復活躍,對指數盤中維穩作用明顯。上周,29個中信一級行業中,僅有7個行業實現累計上漲,而銀行、非銀行金融行業牢牢占據前兩名的位置,分別累計上漲6.08%和3.02%;此外,建筑、家電、鋼鐵、食品飲料和石油石化板塊也實現上漲。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在更長時間區間內,近1個月以來,漲幅最大的是金融風格指數(8.20%),漲幅最小的是消費風格指數(0.73%)。近3個月以來,漲幅最大的是金融風格指數(9.58%),漲幅最小的是成長風格指數(-5.98%).
對于金融股的崛起,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指出,上漲因素在于經濟需求平穩和流動性預期寬松。首先,央行公布的2017年6月金融統計數據,不僅顯示出融資需求仍較強,且在融資方式層面,受金融去杠桿趨嚴影響,同業業務收縮,投融資需求逐漸回歸表內,帶動近期信貸增速提高。其次,月初公布的PMI數據表明經濟仍有一定韌性,需求維持穩定狀態。此外,央行本周流動性資金的投放,給市場帶來流動性寬松預期。
監管趨嚴風格難切換
而金融板塊崛起的背后,是計算機、傳媒、通信等成長股集中區域的明顯回調,上述三個行業的上周跌幅位居前三位,分別累計下跌4.19%、3.81%和3.23%。由此,上周上證50指數累計上漲3.12%,再度刷新階段高點;而創業板指卻累計下跌4.9%,二八分化嚴重,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格局。
對于當前風格上的急劇分化,一方面是投資邏輯生變所致,另一方面是估值差距收窄的客觀表現。
方正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任澤平指出,今年股票市場主要是兩個邏輯:一是在需求穩定經濟L型下的產能周期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強者恒強,經濟增長“新5%”比“舊8%”好,二是IPO提速打擊炒殼納入MSCI等制度環境變革引發的估值體系重構。由此,小票估值回歸,大票修復折價。價值投資復興,回歸基本面研究。
今年股市結構性牛市中的家電、鋼鐵、煤炭、化工、造紙、銀行、保險等大漲的板塊均是供給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邏輯。任澤平指出,銀行保險也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邏輯:金融去杠桿,中小銀行縮表,利好大型銀行提升市占率;治理萬能險,新興保險擴張放緩,傳統大保險公司提升市占率。
估值方面,興業證券測算,從市盈率角度來看,當前非銀行金融行業PE在23倍左右,相當于歷史均值的67.63%;銀行板塊PE在7.03倍,相當于歷史均值的52.54%;建筑板塊PE為18.45倍,相當于歷史均值的74.26%。從市凈率角度,銀行板塊PB為1.00倍,相當于歷史均值的50.82%;非銀行金融的PB是2.18倍,相當于歷史均值的65.78%;建筑板塊的PB是1.97倍,相當于歷史均值的93.99%。
績優低估值受關注
對于投資配置,投資者宜放低預期,重點關注績優低估值板塊。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指出,“漂亮50”行情是全球股票牛市的組成部分,國內金融去杠桿小步慢行,無風險利率處于“底部區域”,只支持緩慢下行;在創業板外延業績2017年就將見到高點(預計2018年至2020年下滑)的情況下,“漂亮50”仍將是主線。7月賺錢效應開始收縮是大概率事件,市場總體仍將維持震蕩行情,投資者的預期回報率不宜過高。
李立峰團隊建議關注三類板塊,一是經營基本面穩健的大型銀行(工建等);二是促進保險業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利于業績結構合理且管理層優異的龍頭險企(新華、平安、人壽、太平等);三是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部分低估值藍籌周期板塊受益,如鋼鐵、地產、重卡、部分化工等。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杰指出,基本面和流動性的波動進一步被“平抑”,在增量資金有限的背景下,“基本面”和“流動性”的賽跑在“身位”上的差距并不大,決定了指數趨勢性上漲和下跌的基礎暫不具備。而更值得關注的變化來自于市場風格,下半年建議重點關注“性價比”:首先,二季度“利率跑得比基本面更快”,市場抱團低估值、高ROE的消費白馬龍頭,而下半年利率上行斜率較二季度緩和,意味著估值和業績能夠動態匹配、同時具備全球估值比較優勢的價值品種也能有所表現,風格由消費白馬向PB-ROE配置象限左下方的區間“遷移”,建議關注配置金融、地產、汽車等低估值龍頭,另外繼續看好機場、高速公路等“硬資產”類的行業;其次,周期風格反彈后續會受到流動性的制約,相對看好供需結構性失衡的品種(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小金屬、稀土、電解鋁、庫存較低的鋼鐵及重卡等);再次小盤風格全面轉換條件暫不具備,繼續維持謹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多因素支撐金融股崛起,監管趨嚴風格難切換”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上一篇:擁抱大金融龍頭
下一篇:當代東方或收購永樂影視
此前風波不斷的樂視網 9日晚公告稱,受關聯方資金緊張、流動性風波的持續影響,公司聲譽和信譽度仍陷于較嚴重的負面輿論旋渦中,預計一季度虧損約3.1億元人民幣;此外,公司還
4月3日, 互聯網金融 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 在這份文件中,要求互聯網平臺銷售“ 資
2018年4月2日消息,孫宏斌卸任樂視董事長后, 樂視網 的前路將向何方,引來市場猜測。在這個當口,騰訊宣布與樂視旗下子公司新樂視智家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下稱“新樂視智家
“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 銀行 、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 這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段話。與此同時,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形成“一委一行
在央行整肅支付清算市場的背景下, 銀行 也未能幸免。而民生銀行更可謂是業界的“壞孩子”,從高管團隊到分行支行,違法違規事件頻頻出現,遭遇的天價罰單也屢見不鮮。 近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