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面對例行存款準備金繳款和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市場資金面仍維持寬松狀態,主要貨幣市場利率大幅走低。市場人士指出,月初以來流動性高度充裕,可能與季節性擾動因素減少、上月末財政投放量較大及外匯占款改善等因素有關,預計央行將繼續實施凈回籠操作,加上今后一兩周影響流動性供求的因素不少,資金面寬松程度或逐步收斂。
資金多到出不掉
5日早間,央行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為近期連續第九日暫停操作,當天到期的900億元逆回購實現自然凈回籠,延續了6月下旬以來央行連續凈回籠流動性的勢頭。
5日也是例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繳款日。根據往年經驗,季末商業銀行普遍加大攬儲力度,使得季末月份存款通常增加較多,而跨季后首個繳款日,銀行可能面臨較大規模的法定存款準備金補繳壓力。
不過,央行公告指出,近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對沖金融機構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和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處于較高水平,故5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5日,貨幣市場流動性也確如央行所說的仍處于較高水平,有市場人士反映,短期流動性高度充裕,市場上減點出資比比皆是,資金面絲毫未受例行繳準和央行凈回籠影響。
有銀行交易員表示,昨日回購市場流動性充裕依舊,早盤各類機構融出積極,融入機構平盤比較容易,有資金需求的機構早早就已借平,午后供給持續充沛,融出機構競相融出,減點出資的情況相當普遍。
5日,銀行間市場主要期限的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均有所下行,其中核心成交品種隔夜、7天回購利率分別大跌14BP和12BP,1至4個月品種亦下行15BP至45BP不等。
錢是怎樣變多的
6月份,市場資金面平穩度過半年末考驗,寬松程度超出先前機構預期,而進入7月以來,資金面寬松程度有增無減,短期流動性已有些泛濫的勢頭。
與此同時,最近半個多月,央行一直在向金融機構回收流動性。6月21日以來,央行通過逆回購自然到期已累計實現凈回籠6600億元,規模超過了6月中上旬央行通過逆回購和MLF凈投放的資金量。也即,央行不僅全數收回了6月中上旬投放的流動性,還“收多了”。但即便如此,資金面仍很寬松,而且在變得更寬松。
在上述現象背后,有交易員認為,可能是因為季節性擾動因素消退和月底財政存款投放所致。這位交易員稱,6月末財政投放量可能較大,但當日處于季末,對資金面的影響未得到完全體現,進入7月初,隨著季末金融監管考核等影響消退,資金面展現出“真實狀態”,給市場參與者造成了感受的沖擊。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外匯占款可能出現了積極變化。5月以來,流動性狀況連續超預期,而央行流動性供給并沒有出現顯著增加,說明新增外匯占款可能增加了流動性。今年以來美元持續弱勢,人民幣對美元有所升值,對推動新增外匯占款轉正具有正面作用。
資金盛宴難長久
對于財政存款和外匯占款變化的猜測還有待數據驗證,但目前基本可確定的是,央行將會繼續開展凈回籠操作,而7月份影響流動性供求的因素并不少,當前異常寬裕的資金面能維系多久,市場機構并不敢太樂觀,未來資金面將逐步回到不松不緊的狀態仍是主流觀點。
“按照削峰填谷的思路,在短期流動性如此充裕的情況下,央行定會繼續進行凈回籠。”一位銀行交易員表示,7月上半月到期資金量不少,央行凈回籠的累積效應終將顯現,預計資金面寬松程度將逐漸收斂。
據統計,7月上半月共有5300億元逆回購到期,目前已到期1600億元,到下周五還將有3700億元到期;7月還有3575億元MLF到期,其中有2190億元是在中上旬到期。
除此以外,兩只大盤轉債發行,可能也會給流動性狀況造成一定影響。市場人士稱,本周和下周各有一只大盤轉債發行,其中國泰君安可轉債已發布發行公告,發行額70億元,網下申購日為7月7日;下周中國石化可轉債可能發行。另外,進入7月中旬,資金面還將受到企業繳稅的影響,7月是季度首月,繳稅量往往不小。
上述市場人士預計,如果央行繼續無操作,逆回購和MLF到期、轉債發行、財政收稅等將導致資金面自然收斂,未來將回歸松緊平衡狀態。
本文“資金多到出不掉,錢是怎樣變多的”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超過15個城市了啟動第五輪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產市場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庫存量大幅下降,“庫存降、房價漲”。 然而,事實真相不是這么簡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中國的投資人、 創業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兒打哪兒,要誰好誰就好,要誰亡誰就亡。 過去兩年最火的共享經濟,就拜他們所賜,把一些企
在最引人關注的樂視 投資 上,孫宏斌直言“失敗了”,笑稱這是壯士“斷頭”。不過,自嘲的背后,是孫宏斌對融創對自身運營環境的絕對自信——包括大膽提損,充裕利潤與現金流
東阿阿膠應該感受到了業績上漲乏力帶來的壓力了。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這家生產滋補品阿膠的 上市公司 2017年的業績增速下滑到了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2017年,東阿阿膠實現營
在央行整肅支付清算市場的背景下, 銀行 也未能幸免。而民生銀行更可謂是業界的“壞孩子”,從高管團隊到分行支行,違法違規事件頻頻出現,遭遇的天價罰單也屢見不鮮。 近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