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發布的《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下稱《決定》)顯示,此次公布的93家支付機構中有9家支付機構未通過續展決定,2家支付機構因違規而縮減業務范圍。
9家不予續展的支付機構分別是:普天銀通支付有限公司、西安銀信商通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北京交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誠信和支付有限公司、山西蘭花商務支付有限公司、哈爾濱金聯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祥資訊服務有限公司、長沙商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樂富支付有限公司。
央行發布的信息顯示,隨行付支付有限公司被責令停止吉林、遼寧(含大連)、浙江(含寧波)、福建、黑龍江等5個省市銀行卡收單業務。山東網上有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不予續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北京市、青島市),僅保留其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
從2011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陸續向市場發放了270張第三方支付業務牌照,牌照有效期為五年。此前,央行曾分別于2016年8月11日、8月30日和12月20日公布了首批27家、第二批12家、第三批53家支付機構的續展決定。在第四批牌照續展情況公布前,已先后有12家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許可證》被注銷。目前,市場上只剩下249張支付牌照。
“嚴監管將成為支付行業的常態。”業內人士認為,在央行收緊支付牌照發放的同時,嚴把牌照續展關,將有利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據統計,從2013年到2016年我國支付機構年處理業務量從371億筆增加到1855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加到120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90%。2016年,我國支付清算行業業務增量已是全球第一。在規模擴大的同時,支付行業亂象頻生,第三方的支付牌照也因此收緊。
為了加強對支付市場的整頓,央行提出,重點做好對現有機構的規范引導和風險化解工作,以防范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為底線,健全監管制度,強化監管手段,加大專項治理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對于長期未實質開展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將依法采取取消相關業務種類、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等監管措施。
由此,央行自2016年10月份開始開展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截至今年1月底,全國已經清理出239家無證非法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
在牌照收緊的同時,行業并購整合也在加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約30家支付機構被收購,且收購價格屢創新高,海立美達收購聯動優勢的價格突破30億元大關。
央行此前表示,對于確有資本實力、資源優勢、技術能力、合規意識和發展前景的機構,支持其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適當加快發展。
(綜合中國經濟網,中國證券報)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 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嚴監管將成為支付行業的常態,央行收緊支付牌照發放”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