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程大慶問我們:你能專心處理“重要的少數”問題嗎?同時,他給了我們
讀《沃頓商學院財商課》
自1996年以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在美國商學院排名中穩居第一,并多次蟬聯美國MBA和最佳商學院排名榜首。這個“華爾街精英搖籃”是現代MBA教育課程的發源地,全球MBA教育課程的倡導者、領軍者。而研究貧困、思考理財、關注風險以及創新始終是該院最為強調的。這在《沃頓商學院財商課》中體現得極為突出。
歸納起來,沃頓商學院財商教程著力講述這么幾種觀念:貧窮與心智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系,理財目標制定的五項原則,投資理財必須做好的三件事,創新是一種識別可為客戶提供新價值的機遇系統性方法。
沃頓商學院的社會調查與研究證實,在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中,市場化與貨幣化、資本主義與工業化、經濟危機等是產生貧困的主要外部因素,導致貧困的原因包括四個方面:消極的思想觀念,綜合素質能力低下和不利的環境條件,制度和體制上的不公平和非正義,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一些新貧困。
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看,發展中國家常常由于歷史原因造成了貧困,發達國家常常由于現實原因造成了貧困,知識能力嚴重匱乏,教育水平嚴重低下是主要根源。而知識的傳播與創新發展、人才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都必須依賴教育。而解決這種貧困窘境唯一的辦法,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獲得更多收益,但生活水平與收入在同步增長,支付也在同步增長。所以,正確理解“收入”概念很重要。提高收入有多種途徑,而最主要的還在于要努力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點,這些新思想往往具有出其不意的功效。
是否懂得理財是資本保持與增值的最基本要素,通過理財實現最大限度的財務自由。沃頓商學院財商課十分強調使用金錢的4321定律,即:個人合理的配置比例是10%用來購買保險,20%用來儲蓄,30%用于日常生活開支,40%用于房產或其他方面的投資。19世紀意大利著名的經濟學家帕累托在研究社會財富分配的問題時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則”――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在這里,“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的問題產生了。很顯然,集中時間和精力處理“重要的少數”是聰明的做法。在人的一生中,如果能以飽滿的精神來集中處理類似投資理財這樣“重要的少數”,是取得人生成功的重要一步。
任何形式的理財,成本是不可忽視的客觀存在。所以,必須關注沉沒成本與機會成本,與其為了沉沒成本而后悔,還不如決策之前重視機會成本。沉沒成本是經濟學上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它包括已發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類似時間、金錢、精力等),最容易讓人產生迷惑。因為對沉沒成本的過分眷戀會使人繼續原來的錯誤,進而造成更大的虧損。害怕走向沒有效益的沉沒成本而不敢投入,在股票投資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總是糾結于過去已經發生過的或者已經做出的選擇就很難在未來做出正確的選擇。機會成本則強調未曾真實發生過但是又無法忽視的成本。重視機會成本,對一項投資決策至關重要。在選擇方案時,如果考慮了機會成本,所選擇的方案收益為正數,那就是最優方案,反之就不是。
管理學有著名的SMART法則,沃頓商學院理財專家將其引入了理財領域并據此提出了“理財目標制定五原則”:目標要明確,要可測量,要具有可行性,要擁有現實性且必須與其他理財目標相關聯,要有時限性。進入沃頓商學院的學生會接受這樣一種理念:儉省并不是最佳理財之道,而積極的理財則會帶來更大收益,積極的理財是建立在平衡消費的基礎上實現對自我的積極投資,理好財務并不只是為買到更大更好的物品,而是為了通過優秀的財務來使自己擁有更美好的未來,獲得更多的滿足,享受到能用金錢購買到的幸福和快樂,讓夢想得以逐步成真。事實上,爭取財務自由的過程,就是主動地制造被動收入,把主動收入通過正確的投資渠道轉化為被動收入的過程。沒有被動收入,就沒有真正的財務自由。當然,提升財商的終極目的不僅僅是增加個人財富,更重要的是讓個人擁有足夠的智慧去善用資源,造福社會。
決定個人投資成果是大還是小,完全取決于管控風險的能力如何。所以,有效的風險管理是一種運用個人理性承擔更高風險獲取更高收益的積極辦法。沃頓商學院運營及信息管理系的學者研究后發現,造成個人重大財務危機的主要事件可歸納為六項:生活與消費超過收入,失業,離婚,額外的健康或者醫療支出,額外的家庭或車輛支出,不良的理財選擇或遭到詐騙。在這六項中只要其中有一項或多項發生時,便會使個人負債超出可掌控的范圍。這種超出個人可控的范圍就是高財務風險,而這種高財務風險被沃頓商學院學者稱之為“財務紅線”。商業與投資理財是有風險的,這風險包括變現風險、違約風險、利率風險、通脹風險等,但這種風險卻又遠遠小于挑戰財務紅線所帶來的風險。因而,關鍵就看你對商業活動、投資理財之類的風險是否有清醒的認識、完全的了解、足夠的應對。
分析許多成功的投資人的案例可知,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事件,而是他們在極度的熱愛之中所誕生的靈感、創意與堅持的信心導致的必然結果,以放棄一些不確定的自由與利益來換取一些穩定的收益和利益,這就是一項投資人的投資紀律。因此,沃頓商學院的財商課主張,投資理財必須做好三件事:事先為最壞的可能做好打算與安排,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任何一種結局都能坦然面對;學會及時止損,保護存量資金,在預估風險造成損失時能更有效地減少更大范圍的損失;學會衡量“風險對報酬比”,讀懂“風險對報酬比”是很多投資高手長期獲利盈利的主要原因。分歧永遠是市場的常態,真正的投資者永遠都會面臨這樣的紛擾,要緊的是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中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和邏輯體系,并且在最擅長的領域堅守所信仰的投資理念,并堅定地執行既定的投資策略。偶然的成功僅僅是幸運或機遇,難就難在如何贏得長期不斷的成功。
投資,是一項長期比拼,考驗耐力,也考驗體力。難怪健康投資也是沃頓商學院一項十分重要的理財觀。沃頓商學院要求學生深刻認識合理利用投資所得到的錢來保證自己享受生活,抵抗風險,制造精彩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沃頓商學院的社會調查與研究也證實,體育訓練與應對經濟風險的能力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系,積極有效的體育鍛煉除改善身體狀況之外更會增加個人的精神力量,因為強壯的身體能讓人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增加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抵御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個結論與傳統心理學家看法不謀而合。
由于全球經濟的劇變,摒棄舊習慣舊思維舊體制,采納更有效的創新模式顯得越來越急迫了。為什么諾基亞在新的智能手機市場節節敗退而蘋果iPhone手機則成為這個時代最標志性的代表?為什么亞馬遜能成功通過大數據滿足客戶需求,提供便捷的Kindle閱讀體驗,讓用戶始終追隨和使用?世界500強公司有力的增長到底來源于什么?為什么蘋果、聯合利華等總能贏得市場?因為創新,智慧的創新。耐克、樂高、美國運通等這些增長領跑公司通過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憑借創新實力獲得了不可復制的創新,更以不斷超越實現了持續性加速增長。因此,一直在致力創建世界商業特色管理理論的沃頓商學院,總把創新放在全部課程的主要位置上,把企業家首先視為創新者,敢于冒險、善于開拓的創造型人才。
作為教育創新,沃頓商學院的“戰略與管理”、“品牌影響力”、“創新創業”、“投資理財”、“提高領導力水平的黃金法則”等久負盛名的課程深刻地影響了當今世界。他們深信,未來的商業領袖將會改變本世紀所有的創新型企業,那時候的商業教育研究與商業實踐創新必定給世界創造出更豐富的物質、科技與思想財富。(原標題:程大慶:你能專心處理“重要的少數”問題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不能過分關注重要股東進出